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20元一斤和80元一颗的差异

2018年04月09日 16:0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元一斤和80元一颗的差异
从草莓产业看我国农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木元


3月24日~25日,正是草长莺飞的江南好时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在江苏南京溧水区举行。会上展出了13个草莓生产及贸易发达国家的多个草莓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

在众多展台中,有一处格外吸引人注目。记者看到展台上的草莓果实硕大饱满,个头相当于常见草莓的两倍;颜色并非普通草莓的红色或鲜红色,而是浅粉色;包装也不是常用的纸盒或塑料盒,而是木盒,每盒只有9颗草莓。

推介人员介绍,这是日本培育的“贵妇人”,最高售价为80元一颗。

“啊!人家草莓论颗卖,一颗80元,我们的草莓一直论斤卖,好的一斤20元就不错喽……”一位参观者不经意地说了这样两句话。

“这就是品牌价值的体现,也是我国草莓产业乃至整个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寇建平这样说。

1

吴中平(右一)和园工一起采摘草莓

小草莓成就致富大产业

草莓被誉为“水果皇后”,是市场上备受青睐的一种水果。近年来,草莓已成为我国多地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溧水区即是如此。

3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溧水区东屏镇长乐村的金色庄园草莓基地。51岁的后方村村民丁工琴大姐正和姐妹们一起分拣和包装草莓。“一个小时10元,一天至少能挣百十来元吧。在家门口挣钱方便,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丁工琴说。

金色庄园草莓基地负责人吴中平介绍,目前基地草莓种植面积1300亩,日常能吸纳周围村庄二三百号劳动力在此打工。普通工人一家两口一年收入能有5万元左右,要是技术工一家两口收入可以超过10万元。

溧水区农业局副局长葛庆松介绍,到2017年全区草莓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销售总额达6个亿,草莓已成为全区一个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

溧水只是个代表。事实上,从黑龙江到青海,从上海到新疆、西藏,我国每个省、区、市都有草莓栽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据统计,2017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230多万亩、产量400多万吨,总产值达600亿元以上。

“草莓不但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作为适宜农业旅游、观光采摘的水果,也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介绍说。

2

丁工琴(左)在分拣草莓

标准化生产之困

吴中平介绍,他们生产的草莓口感最佳、价格最高的时候是在春节前后,每斤发货可以达到20元。当听说日本的草莓一颗可以卖到80元,他在羡慕的同时也不免感慨:“我们在新品种培育、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等方面还有差距,这是我们的产品价格上不去的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快速发展,但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朱保成介绍,当前我国栽培的草莓品种98%引自国外。主栽品种大多引自国外。其中,日本的“红颜”和美国的“甜查理”两个品种就占了草莓栽培面积的70%。这两大主力品种种植年限比较长,已经出现抗逆性减弱、品质下降等品种退化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自行培育出一批优新品种,但这些品种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比较低,真正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

而让很多草莓种植户最担心的是草莓死苗问题。葛庆松介绍,草莓属无性繁殖,易受病毒、病菌侵染。经测算,我国每年草莓生产用苗在200亿株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户自繁自育。多数采用普通生产苗做母株,育出的种苗根量少、根茎细,容易带毒带病。专家估计,目前草莓生产上种苗带毒率平均在70%以上。采用脱毒苗技术生产成本高,我国脱毒技术、鉴定技术、假植繁育技术还不够完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也不健全,因此使得草莓科学化种植水平还比较低。

另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朱保成指出,目前,由于我国草莓品种性能退化,普遍缺乏抗病能力,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次数偏多,且使用不够规范,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种植者为了追求草莓果实硕大,在开花结果后多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莓的品质。

难以标准化生产是我国农产品的通病。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邓贤贵2014年到日本冈山县考察过农产品生产,发现当地农业企业生产的葡萄一串标准是40粒,每一粒大小基本一样;梨也是如此,一棵树上产梨的数量就要求40个或50个,每个梨的重量也是有规定的。日本是通过标准化生产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实现优质优价。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牌。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品牌还处于‘万马奔腾’阶段,多而不强。”寇建平表示,目前超市里也有一些精品菜蔬或单果包装的果品卖得比较贵,但数量不多,品牌影响力较小。

北京福瑞通果蔬气调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春举了个例子———新西兰打造的猕猴桃(奇异果)世界闻名,其种植面积不过20万亩,却占据了国际猕猴桃市场的70%,产值高达250亿美元。“猕猴桃的原产地在中国,中国猕猴桃产量约占世界的70%,可因为缺少品牌,出口比例仅有1%。”

附加值从哪里来?

会上,联合国世界流通联盟理事长李在学作了一个有意思的发言,这位韩国人并没有赞美草莓有多好吃,而是强调草莓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衍生产品和产业,比如将草莓开发成化妆品和治疗烧伤的药品。

“这就是我们在加工处理环节的差距。”朱保成指出,这种差距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工比例低。我国草莓消费以鲜果为主,草莓酱、草莓酒、草莓汁、草莓罐头等加工产品比例仅为15%,更不用说草莓化妆品和草莓药品!二是冷链运输体系不健全。草莓果实相对较软,需要全程冷链运输。目前国内缺乏从产地物流中心至销区储运地的全程冷链储运体系,常规运输既影响保鲜效果又制约运输范围。

因为产业规模小、投入大等原因,从事草莓种植、采购和销售超过7年的吴中平至今还没有涉足草莓深加工。而在冷链运输上他更是吃过大亏。“刚开始的摸索阶段因为没有冷链运输系统,采摘的鲜果腐损率甚至达到50%,损失惨重。”吴中平说。

陈永春介绍,目前,国外的草莓冷链物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首先通过预冷,然后进行气调包装储运,到消费者手里依然非常新鲜,这样不仅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还能提高销售价格。“不过,我国草莓的冷链流通率只有20%左右,所以腐损率平均要达到25%~30%,发达国家不会超过5%。”

“我国农业正在朝着重量到重质的方向转变,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无论是生产管理、仓储运输,还是深加工和品牌塑造等方面,我们都需要提高水平。”葛庆松表示。

统筹解决农业高质量发展难题

小草莓就是中国整个农业的写照。

在朱保成看来,表面上看,我国农产品存在品种、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总体上反映的是产业布局、种植方式、市场化程度、政策和服务保障等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他认为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大背景下,首先要强化产业规划引导。比如草莓,一定要坚持适区适种、市场导向和适度规模生产,形成均衡有序的草莓生产供应体系,而不是一窝蜂地盲目上马。

“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是一个重要的政策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抓住了品牌就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品牌引领挖掘不同地域的资源潜力,发展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品牌引领,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的多维功能,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打造农产品品牌不是简单地加强安全管理,比如化肥农药不超标、重金属不超标就可以了。而是要加强育种、栽培、采摘、仓储运输、销售等全链条的质量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的提升,让好品质赢得好品牌、好价格。”寇建平呼吁。

邓贤贵认为,要想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要注重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我们可能还做不到日本、荷兰的水平,但是一定要努力,严格把控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

陈萌山建议,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急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科技创新的体系、产业技术体系,推动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新活力,大力培育推广新品种,研发使用新技术,紧紧依靠市场加速现代科学成果的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智能控制、物联网监测等设施设备加强管理创新。另外,还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训,为农业科技化、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无论是加强科技创新,还是打造品牌,都需要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吴中平呼吁,国家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促进“三产”融合,让企业有赚头、农民有奔头,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人投身农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草莓 产业 农业 品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