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点聚焦点

陆忠伟:西俄“外交战”何以解铃

2018年04月09日 16:27 | 作者:陆忠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者: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陆忠伟

3月4日,俄罗斯前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父女二人在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市遭受“军用”神经毒剂袭击事件,闹得大西洋两岸沸沸扬扬;以致“毒剂门”演变为“间谍门”,“口水战”升级为“外交战”——美国及欧盟17个成员国,共计25个国家驱逐了120名俄罗斯外交官。

从战后的俄英外交关系史、情报谍战史看,两国因“谍”而“战”,因“毒”而“斗”,互逐外交官已成“传统”。例如,1985年,苏联克格勃上校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携人头情报叛逃西方,导致英俄关系急剧恶化,互不示弱。英政府驱逐31名苏联人,苏政府还以颜色,驱逐25名英国人。

美国为此次参与对俄“群殴”披上了“谍战”的神秘外衣。华盛顿指控被逐俄方人员“利用外交官身份从事情报搜集活动”;称关闭俄驻西雅图总领馆是因其靠近潜艇基地及波音公司。称此举旨在从根本上削弱俄“以间谍行为颠覆美国”的能力;“将继续对分布在全世界的俄方间谍施加压力”。

俄罗斯针锋相对,毫不手软。3月29日,克里姆林宫宣布驱逐上述25国的150名外交官,并关闭美驻圣彼得堡领事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毫不讳言,俄对西方“外交战”的回应“是对等的,且不限于此”。综合上述美俄两国的言行分析,西(方)俄“外交战”引发的紧张局势或更趋恶化。

东西方互逐外交官的“传统”形成于冷战时代。冷战之后,似乎“历史终结”,标志两大阵营抗衡的“东西方”概念被扔进故纸堆。谁曾想,此番25国选边站队,对号入座,自觉服从“盟国”纪律,甘愿为英国外交背书,显示出空前的“团结一致”,给国际关系蒙上“东西方”重开冷战阴影。

来势汹汹的“外交战”,致使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跌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目前,“毒战”尚未水落石出,“谍战”正成吸睛噱头。看来,面对谍影重重、剑拔弩张的“外交战”,加大对西俄关系之病态、病症、病理、病根探究,或更能有助于揭开导致这起事件恶化、升级的原因与源头。

冷战后的西俄关系,经历了同与异、起与伏、晴与阴、冷与暖的演化。目前,美欧对俄的政策定性、定位,逐渐退回冷战时期与前苏联抗衡的基调。美《华盛顿邮报》刊文坦承:俄“摆脱了苏联解体后长达十年的屈辱”,因乌克兰危机,以及出兵叙利亚挑战美国的中东利益而“遭到美欧孤立”。

对俄罗斯的国家走向,西方国家也戒心满满。美媒指出,蝉联总统的普京,虽是俄“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但同时也是西方最不信任的政治家之一”;俄“或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保持类似冷战的关系”。2018年2月出笼的美国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甚至开始鼓吹开发小型核弹,以强化对俄遏制。

西方媒体将此次群殴俄罗斯的“外交战”视之为西方对俄政策“转折点”。对此,美国防长詹姆斯·马蒂斯毫不遮掩:“冷战后,美俄曾希望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很可惜,由于俄罗斯的选择,这种事情一去不返”;因为“俄选择当一个战略竞争者”。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也明确表示,伦敦的盟友所做出的外交反应,缘于“认识到俄所代表的威胁”;故而,“要与伙伴国合作,对来自俄的挑战作出长期回应”。

面对西俄或“不戴拳套打架”的局势,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指出,“从对抗气氛和相互敌视的程度看,这即是冷战”;“预计经济将是主要对抗领域,新一轮制裁几乎定会出现”———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来,转危为安,恢复“正常的国际关系”,唯有西与俄互示灵活、从易到难,解开“第一粒扣子”,方能解“毒”息“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黄金律”适用于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就“斯克里帕尔”事件指出,各国应放弃冷战思维与集团式对抗;应在弄清事实基础上,通过双方对话妥善处理;应切实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三个“应该”正是解铃的唯一方案。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外交战 冷战 西俄 俄罗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