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丁捷:“文学中年”追问“初心”

2018年04月16日 18:48 | 作者:丁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生性腼腆,不善交际。看起来安静内敛,实际上心若惊澜。这种个性,不容易接近别人,却极容易接近文学艺术。受父亲的影响和 引导,我从10岁开始阅读大部头文学名著,14岁开始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一晃30多年了,从文学少年变成了如今的“文学中年”,眼看着白发增多,想说的废话也在增多,阅历的世事,人生,大山的不烂之石,大海的不枯之水,也是相应增多。最重要的是,阅读的书,出版的作品增多;大脑的褶皱增多,心灵的纵横增多。从来行走在职 业的世俗中,却一直抱持着文学情结,背负着一些人文情怀,磕磕绊绊地向前。风雨,寒窗,忽亮忽暗的灯火,阳光与星光交错的希望,燃烧不熄的热心肠。一点一滴,无不汇聚在我心的汪洋。

丁捷

作家丁捷

图片1

《初心》书影

在高校教书的时候,曾经有人笑我,一介书生,满腹才华,却苦有济世抱负,不如爱你所爱,任你所性,勇往直前,才是书生正道。在省级机关工作的时候,一方面看到许多机关“老黄牛”,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辆破旧自行车,在家和单位之间,载走了青春,流逝了芳华。另一方面,也有特别精明的同事劝我,写写画画,手不释卷,劳而无功,苦而无获,雅而无益,俭而无助;上班喝茶,下班打牌,人云亦云,动手腕而不动手,动小脑而不动心,才是仕途智慧。几年前,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采风团去新疆采风,结识了一位北京的心理学教授大姐,诚恳地送给我一句话:丁捷,你要放下,卸去你身上的一部分背负。几年来,这句话如同霹雳,一直在我心里回响。我理解了,却又没有理解;我放下了,却又没能放下。难道我要到五十才不惑?许多问题,让我又背负上新的纠结。

好在,我有书,有写作。文学始终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小伙伴,是我心灵的动力,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抚慰也可能抚慰他人的力量,一根自我清醒也可能令他人清醒的银针。对这个世界,甚至对自己,我虽然还不 很明白,但我在靠近明白;我的内心虽然还不算强大,但我每天都在努力追近强大。我自强的手段就是阅读、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和情愁。30多年里,我创作出版了20部独立著作,大部分都是貌似“闲云野鹤” 类的。青春的,言情的,浪漫的,我以脱离现实的文学方式,解脱深陷 现实烦躁中的自己,直到上一部,在全国读者中引起热议的《追问》!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皮兰德娄获奖时说道:我深信诺贝尔文学奖绝 对不是为了激励奖赏一位作家的写作技巧——因为这从来都只是雕虫小技,不足为贵——诺贝尔文学奖一定是为了鼓励作家作品中的真诚人性。大师的话,揭示了写作的本质,以及写作者的价值。《追问》的写作,是一次文学情怀的历练与改变。决定写作这部关于落马高官心灵史的过程是踟蹰再三的。消化卷宗材料、与当事人面对面的采访、写作本身的实践过程,是烦琐的,艰难的,痛苦的。发表这部作品也是需要勇气的。而这一切的挺进,所依赖的力量,不是以前所有作品创作时所需的那一点素材,一点时间,一点才华,一点技巧,而是自己身处现实若干年,首次直面现实所激发出来的真诚——以写作者的真诚,追问和交换采写对象,一个特殊“精英群体”的人性真实和内心坦白。真诚可以逼真,而真相才是我们每个人最想了解的,最珍贵,也最有力量。昨天的现实 真相,是改变今天的正确力量。过去的真相,很难照耀历史的天空,而它会昭示当下,照亮未来。《追问》让我在自我的文学情结里获释,《追问》让我的写作成为一次与现实的顶真,也成就了自己的人文修行。

而“追问”到的结果,就是“初心”。2017年3月23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追问》发布会上,在责任编辑王君女士的建议和高度概括 下,发布会的主题确定为“追问初心”。该主题引起了读者强烈的“追问”兴趣,100 多名在发布会现场的领导干部学员和媒体记者,抛出了一个又一个“追问”为什么关乎“初心”的尖锐问题。我回答了,我听到了掌声,也听到了质疑声。在此后的大半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继续 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我甚至以“追问初心”为题,在全国连续做了近百场报告,结合自己的半生所经、所历、所情、所思、所感、所悟。我讲,追问精英的败落,必然落脚到初心的丧失;我讲,初心的丧失,一度使人与人、组织与人之间的血肉联系异化为破碎的物质利益关系,万象凌乱,诚信缺失,人人自危的塔西佗效应滋生;我讲,从初心病灶看 文化取舍;我讲,从初心至上看法纪并举;我讲,从初心回归看自我优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把这些行动看作尽我微薄之力的初心践行。也许能感召更多的人,走在人心的光明正道。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丁捷 追问 初心 文学 写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