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九三学社王小川:构建新型医联体“数字家庭医生”

2018年04月18日 15:28 | 作者:王小川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构建新型医联体“数字家庭医生” 

□王小川


医疗健康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新医改实施9年来,国家投入近8万亿元改善医疗健康服务,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发现,互联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取医疗信息和求诊服务的重要途径。据行业测算,2016年,我国平均每天涌入搜索引擎寻求医疗信息和求诊服务的搜索请求超1亿次,同期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79.3亿人次。使用搜索引擎寻找医疗信息和求诊服务,已成为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一些搜索引擎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选优质医疗健康信息,以自然语言问答交互方式,向用户提供智能化医疗健康咨询及分诊服务,然而,这距离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全周期医疗需求还很远。

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改,并鼓励互联网行业助力医疗。医联体和互联网医疗作为推进医改的有益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反映出各自的局限性。医联体从医疗供给侧医院着手,对医疗体系内的资源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下沉和上下贯通,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初步实现分级诊疗。但是,受限于信息化手段缺乏、触达用户方式被动且陈旧,医联体获取用户成本高、效率低,渠道与广大人民群众业已形成的从互联网获取医疗信息和求诊服务的惯性思维有错位,医疗服务覆盖区域和人群难以有效突破。互联网医疗从医疗需求侧用户着手,凭借信息整合、广泛覆盖、触达患者、用户思维等互联网优势,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但是,受限于医疗健康行业的细分领域众多、专业复杂性高、开放性不足,互联网医疗不能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就医体验。

用技术的方式,解决医疗服务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断裂,一直都是我的愿望。因此,建议国家创新医联体发展模式,推动构建新型医联体。采取“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家庭医生”三级供给模式,以大医院为核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数字家庭医生为入口和神经网络,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将个性化医疗服务入口主动推送至每一个中国家庭身边,将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和信息广泛贯通至患者末端,打通医疗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变被动接受患者求诊为主动上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和健康服务,全面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水平和效率。

构建新型医联体“数字家庭医生”系统。一是将新型医联体建设置于互联网产业已取得的发展之上,通过网络实名和身份认证体系的保障,变互联网用户规模为医联体数字家庭医生用户规模,高效解决家庭医生签约率不高和覆盖有限的问题。二是主动引导患者在本医联体内进行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并配合医院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三是提升医联体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融合使用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知识计算、智能问答、机器翻译等先进数字技术,有效弥补资源供需缺口、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诊疗的效率和准确率。

为实现每个中国家庭都有家庭医生,向全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疗普惠全民,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改革医疗体制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新型医联体配套政策;二是在医疗资源基础较好、医联体建设较快、发展潜力较大、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区域,组织开展新型医联体试点和示范;三是配套建立新型医联体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新型医联体医疗资源下沉至患者情况,将核心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数字家庭医生”建设及应用情况、覆盖的区域范围、下沉到的患者数、患者反馈评价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医联体。

(作者系九三学社社员、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医疗 医联体 新型 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