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多项政策开先河

厦门“60条举措”或加速台青西进

2018年04月18日 16:00 | 作者:高杨 孙萌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国台办宣布惠台31条一个多月后,作为对台前沿的福建省厦门市,10日进一步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计60条具体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又称“60条措施”),涉及台资企业在行业准入开放、产业标准共存、资金扶持等方面优惠政策,中学保障台生入学名额,广设台湾学生奖学金,每年提供5000个就业和实习岗位给台胞,并直接写明要让卡式台胞证与大陆身份证同等使用。

厦门市政府的“60条措施”,除了既有的国家级惠台31条内容,某些领域还比31条更惠台,如提到将支持台湾民间资本和机构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等重大项目建设。也将推动实施一市两标,逐步实现大陆标准与台湾地区标准在厦门包容共存,以及推动厦台两地海关、检疫、食安实现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以及检测结果的比对等。“60条措施”的一经岛内媒体的报道,立刻在台湾岛内引起热烈的反响,很多台湾青年表示,从厦门“60条措施”的内容看,优惠范围已经覆盖到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有政策了,对于台湾青年而言,吸引力可谓前所未有,西进必然成为很多台湾青年的选择。

体现“两岸一家亲”和“厦台亲上亲”理念

记者注意到,本次厦门出台的“60条措施”分为5大部分共60条,其中经济交流合作方面有23条,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有10条,台湾同胞在厦学习实习方面有3条,台湾同胞在厦就业创业方面有7条,台湾同胞在厦居住生活方面有17条。

厦门市政府指出,“60条措施”在国台办“31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社会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从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为台胞在厦门生活提供便利,为台企在厦门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厦门与台湾的产业融合发展,便利厦台人民交流往来,体现了互利共赢、“厦台亲上亲”的理念。

就“60条措施”的细分看,在社会文化层面,鼓励台湾青少年来厦门开展研学旅行,会对主办单位按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资助。积极协助台湾地区从事两岸民间交流的机构申请两岸交流基金项目。台湾文艺工作者可以进入厦门的文艺院团、研究机构任职或研学。此外,台企在厦门可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举办高端养老机构。

在学习实习方面,将在部分市属一级达标学校初中部每年预留一定名额用于招收台湾学生,高中入学台生也可依据个人意愿选报厦门市的省一级高中,并在各级学校广设台湾学生奖学金,鼓励企业提供更多岗位给台生实习,给予实习者每月500元(人民币,下同)的租房补贴。从境外首次到厦门参加实习见习(1个月以上)的台生,给予一次性交通费补贴人民币2000元。

在就业方面,每年提供台胞不少于5000个就业和实习机会,具有硕士学历者,在厦门工作满一年后,按硕士(不超过35岁)每人3万元、博士(不超过40岁)每人5万元的一次补贴;对台湾特聘专家,每年20万元的补助。

在居住生活方面,要让卡式台胞证实现与大陆身份证同等使用,并要推动中国银联在厦门设立两岸业务合作专营机构;此外,也可有程度的“政治参与”,长期在厦居住的台胞,可按程序担任市、区政协委员参加会议,也可列席旁听市人大、政协会议。最后甚至丧葬补贴,都有考量在内,若在厦门亡故,按殡葬惠民政策减免五项基本丧葬服务费用。

另外,厦门还鼓励台湾人参评厦门市的特聘专家或特聘专业人才。对台湾特聘专家聘期3至5年,按每年20万元,最高补助100万元,特别优秀的可提高到每年30万元、总计最高150万元。鼓励厦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聘用急需紧缺的台湾专业人才,年薪达到厦门市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倍以上的,按用人单位所支付年薪的25%、最高12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同一人才补助累计不超过5年。

在台湾地区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台湾教师,可以通过特聘、购买服务、短期双向交流等方式,在厦门的幼儿园和普通高中从事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学工作。大力吸引台湾专家、学者、教师到厦门的大学、职业院校从事专业学科教学工作,在台湾地区取得的学术成果可纳入工作评价体系。

“这样的优惠政策前所未有,不是一家人怎么会有这样的优惠政策?连大陆当地青年都羡慕了!”和学生在福建做美丽乡村建设台湾学者宓雄感叹现在台湾青年遇到了好机遇,赶上了大陆好时代。

厦门“60条措施”让大陆人都羡慕

在厦门市政府出台“60条措施”的新闻稿中,就对本次政策中的“先行先试”做了注解,而这也是岛内关注的重点,因为根据这个措施,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去企业就职,而是融入了整个社会各领域。

厦门出台的“60条措施”中,结合厦门实际,先行先试推出的举措有33条,包括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在厦门设立企业时可以选择使用美元或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金,在厦门经营活动中可以享有内资企业待遇;对无法识别、读取台胞证信息的系统设备限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电子台胞证在厦门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鼓励台胞在厦门担任调解员、仲裁员、陪审员、缓刑考察员、执行监督员、检察联络员、法律顾问等;台湾同胞在厦门居住期间参照厦门居民标准,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

据厦门市政府介绍,“60条措施”出台前,厦门市多个部门召开了9场意见征求座谈会,累计征求了上百名台胞、台商、台干、台青、台籍师生、台配、陆配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若干措施》中,对台胞、台企等反映的意见和需求进行了充分吸收,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台湾辅仁大学心理所博士生林楠表示,大陆一个月前惠台31项政策出台后,具体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和落实状况。但从处于“对台一线”的厦门率先推出的这60项配套措施看,相信会增强对未来有意到大陆,特别是厦门发展的台湾年轻人动机。尤其是,给予实习见习一次性的交通补贴2000元,相当具吸引力,“解决了最后一里路”,因为有些台湾年轻人不舍得投资。

林楠直言,台湾当局除了打“自由民主”牌,到底能不能尽快端出具体的“政策牛肉”来改善台湾的产业结构,提升台湾年轻人对未来的希望,恐怕和他们对台湾选民承诺的那些一样,都会打水漂。

“不少台湾学生已经不再只是希望到大陆参访交流,更希望利用寒暑假,到大陆实习见习,为未来可能到大陆打拼提升竞争力。”林楠说,寒假时,有台湾的大学老师询问他,是否了解有大陆的实习机会可以介绍给他的学生。而他的学生中最希望了解的大陆“互联网+”的整体运作,大到政策法规,小到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这样的移动支付软件,“这些都是未来登陆的必要准备,也是台湾课堂中学不到的。”

台湾世新大学新闻所陆生施沈晖说,这次厦门提供跟学习、实习和创业工作方面的措施,感觉对台湾人民比对普通外地人民好多了,而且觉得台湾人比厦门人还容易找工作。他说,要是他的家乡也推出这样的措施,“我恨不得变成台湾人!”

施沈晖说,厦门离台湾近,来回交通也便宜,像他有些台湾同学,大学毕业也是到广东或福建工作,有这样的政策优待,肯定更会增强到大陆工作的意愿。

记者 高杨 孙萌萌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厦门 台湾 大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