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

2018年04月24日 15:24 | 作者:刘同德 | 来源:教育部网站
分享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他多次强调,“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民族地区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民族地区高校在服务民族教育发展的实践中,要以坚持“四个服务”为统领,以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为先导,以提升民族教育发展质量为根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聚焦“四个服务”,把牢民族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

聚焦“五个认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五个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根本。一是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强化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学生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身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坚决斗争。二是着力在深化爱国情感上下功夫,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省情教育和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努力营造爱祖国、爱家乡,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格局。三是着力在增强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精神,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法律意识。

聚焦“六个提升”,夯实民族教育的发展基础。全面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发展民族教育的关键和永恒主题,是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基础、推动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保障。一是精准对接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师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民族教育需求的优秀师资。二是精准对接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服务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三是精准对接农牧区师资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扩大民族地区定向招生、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四是精准对接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五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六是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拓展资助渠道,扩大资助范围,保障每个民族学生在学校安心读书,成长成才,从根本上阻断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

国家督学、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刘同德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 发展 坚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