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政务官微责任不可托管

2018年05月07日 16:05 | 作者:陈广江 |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这居然是群众在政府官方微信上咨询时收到的反馈?近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的官方微信出现了如此“牛气”回复,让网友“惊呆了”。对此,该微信平台第三方运营机构表示,此次“意外”系“系统自动回复”所致。(5月6日《北京晨报》)

作为一款智能回复软件,“小黄鸡”即使被赋予了人工智能也无法把握调侃的尺度和场合问题,只会根据“主人”的指令进行操作,于是有了上述“雷人”回复。所以这起“雷人”回复事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意外”,系统自动回复也不该是“背锅侠”。自动回复系统里包含着不恰当、不合时宜的台词,相关部门不了解、不知情,本身就涉嫌管理失职。

据报道,该官微由某公司代为运营,但“两微一端”是公共治理载体,承载着政府公信力,代表着政府形象,这就决定了外包不是“卸包袱”,托管也不是撒手不管,平台发布什么、怎么发布,地方政府部门是当仁不让的把关者。

这次“雷人”回复事件也给电子政务外包提了个醒,无论是委托方还是受托方都要明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让政务官微走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托管。移动互联时代,政务官微不仅是直面公众的桥梁,更是体现政务服务水平的窗口,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等闲视之。

当前,一些政务官微管理乱象呈两个极端,一是失语,近乎“僵尸”;二是任性,“神回复”、“怒怼”等时有发生。后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政务官微卖萌、调侃属亲民之举,有人则认为与自身形象不符。其实,卖萌、调侃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项技术活,把握好尺度和场合才能用得好、见奇效,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这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和业务本领,用好“互联网+”思维,从制度机制上堵住管理漏洞,提高电子政务外包的水平。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政务官 责任 托管 回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