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原记忆”深受热爱

2018年05月08日 17:15 | 作者:​ 张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中原记忆”深受热爱

近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承办的“启封中原记忆,感知河南考古——2017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在郑州举办。这是河南第二次尝试用报告会的形式向公众公布考古成果,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群众近千人聆听。

郑国三号车马坑全景

郑国三号车马坑全景

河南是文物大省,近年来,河南省文博系统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通过报告会、微博、微信、直播等崭新的形式,不断进行尝试,让公众走近文物,让昔日高冷的考古不再神秘。

把新成果分享给公众

“车马坑的马不是活埋么?为什么郑国三号车马坑底清出的124匹马的骨骼,几乎全呈头向西、足向南的方式摆放?怎么那么整齐?”4月22日,此次公众考古报告会现场,除了专家、学者以外,还吸引了不少考古爱好者以及第一次接触考古的人,他们纷纷提问。

报告会现场,围绕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樊温泉以《中原古都又现辉煌》为题,讲述了新郑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海涛以《华夏第一王都再现独特宫室》为题,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考古新发现;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王咸秋以《探索东汉皇帝的长眠之地》为题,讲述了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新发现。

3位学者在近3个小时内除了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之外,还与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场面融洽和谐,反响热烈。郑州大学大二学生高祥告诉记者,报告会让他了解到考古工作的基本原理,感知河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后他会更加热爱文物,如果有机会还想加入文保志愿者团队。

考古已成为文化热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考古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文化热点。

“考古工作的目的就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保存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和记忆,使民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称,举办此次公众考古报告会,汇报河南省2017年度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借这个平台,让考古走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更重要的是宣传文物保护,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考古,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近代考古学从诞生到成长,并逐步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河南的考古和文物工作在全国有代表性,特别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以45项入选高居榜首。在这种背景下,河南通过不同方式把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出来,让公众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河南的考古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在城市里,相关部门通过对古遗址的保护和开放,通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并推进生态保遗工作,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身边的历史文化,能看得到、摸得着历史发展的文脉。

更开放更自信地面对公众

近年来考古发掘项目越来越多,同时,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丰富,时代、社会都要求考古工作走出“象牙塔”,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去面对公众。

“考古工作者应该摒弃过去关起门来做考古的观念,考古应该从幕后走到台前”,不少河南文博界人士对此达成共识。他们认为,考古的研究成果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文化的发展,现在公众越来越期待了解考古,这应该成为考古工作的发展方向。

河南考古人近年来不断探索,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直播技术,对一些符合条件、可视性强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场直播,让不少年轻人“路转粉”。从2016年12月9日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利用官方微博“河南考古”,对备受瞩目的信阳城阳城址18号战国楚墓的考古发掘进行图文直播,“古墓端出一锅‘牛肉汤’”和“亮剑”的视频相继引发关注。2017年2月,位于新郑市的郑国三号车马坑考古发掘再启动,通过微信、微博等向公众定时播出或直播全程,这在河南考古发掘历史上尚属首次。

“只有更多地了解,才能更深地热爱。公众只有了解考古,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和利用当中。”田凯说,这些看起来久远的遗址,如果好好加以利用,可以促进区域文化、城市品位、城市特色的形成。


编辑:杨岚

关键词:考古 文物 河南 公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