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李秀华委员:当你老了,谁来照护?

2018年05月16日 09:30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的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也是我国《护士条例》实施1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10年中,我国的护理服务得到量质齐升,医护比也于2017年出现逆转,但相对老百姓的护理服务需求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我国的护理服务供给能力还严重不足。因此,不管是我国的护理服务事业还是产业,都需要加速推进。

5月13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已过而立之年的王伟陪母亲过了一个悲喜交织的母亲节。

王伟的喜,是因为前一天走失的母亲在1天后被找回,他没有因此成为“丢了妈妈的孩子”;他的悲,则是担心母亲走丢的悲剧会再次上演,因为今后母亲的照护工作,依然是一道难解的必答题。

王伟是某部委机关的一名公务员,他的母亲现年69岁,3年前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在这3年时间里,老人家病情进展迅速,从失忆到失智、失语,从迷路、骂人到“六亲不认”,似乎每天都有“意外”发生。而这些“意外”,又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照护母亲的主力,是今年已经75岁的父亲。王伟告诉记者,随着父亲年事渐高,体力和精力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前一天母亲在公园走失,就是因为父亲在公园的长椅上“打了盹儿,醒来人就丢了”。而母亲的走失,也让父亲倍加自责,“整个人都变得低沉起来”。

王伟也曾想把母亲送到社区机构,但寻遍北京城,并没有找到适合的长期照料机构。他也尝试过请专业护工来照料母亲,但这些护工要么能力没有得到他的认可,要么费用太高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无奈之下,只能由年迈的父亲继续照料。

从医院走向社区,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实面对困惑的并非王伟一人,目前中国很多中年人都因这样的困惑而苦恼。这种现象和社会共识,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革命性转折,人口结构及疾病谱都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老龄化社会加速、慢性病患者人口大幅增加等。”全国政协委员、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及26届理事长李秀华告诉记者,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有2.41亿人,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有1.6亿人,其中还有约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这些慢性病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成为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目前我国的医疗护理资源仍集中在大医院,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群快速增加所导致护理需求——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老年人群对于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需求也与日俱增,而这些领域恰恰是我国护理服务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领域。因而要解决百姓对于护理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就需要大力培养急缺的护理人才,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并推动供给侧改革,从单纯以治疗为主的医院服务为核心,改变为坚持大健康新理念,以预防保健、康复养老体系相结合的新服务模式。在此意义上,护理服务应从医院走向社区才能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李秀华告诉记者。

也就是说,医疗照护服务向社区拓展,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疾病谱变化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直接限制了护理服务向基层社区拓展的进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同时,我国医护比由2008年《护士条例》开始实施时的1:0.79提高到2017年的1:1.1,医护比倒置的局面得以扭转。“但相对于需求来讲,供需之间的缺口还比较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护理领域仍体现得比较突出。”焦雅辉强调。

护理服务也需要关口前移

“要解决我国护理服务的供需矛盾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的供需矛盾,一方面要加大护理人员的数量培养,用多种方式动员更多人来从事护理服务事业;另一方面,则需要着重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并实现护理服务的关口前移,以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李秀华建议。

对于李秀华的这一建议,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欣娟也深表认同。在她看来,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人的全生命周期都离不开护士,因此全国380万护士也应该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并在健康宣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北京协和医院,护士们除了做好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健康指导工作,还要做好患者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另外,针对那些出院时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患者,北京协和医院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延续护理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的健康指导就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或者患者转诊的基层医疗机构,从而降低患者出院后的再就诊率。这就是护士们发挥的健康促进作用。”吴欣娟建议,在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快速增加的今天,护士们都应该也能够成为健康科普的宣传员。

李秀华则表示,做好护理服务关口前移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是优质护理资源的下沉。因为,目前我国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而要保障和支持优质护理资源下沉,鼓励护士们从医院走向社区或家庭,从而扩大服务内涵并加速推进护理事业发展进程,就还需要从法律层面保障优秀护理资源能够下沉到基层并愿意下沉到基层。也就是说,要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同时保障下沉到基层的护士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比如待遇和职称的晋升问题等。”李秀华认为,目前在我国已经实施10年的《护士条例》不再匹配人们的护理服务需求,此时应呼吁护士法的出台,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推动优秀护理人才向基层流动,才能做好护理服务的关口前移工作。

大力发展护理产业

对于护理人员的培养工作,李秀华则建议,除了要重视护理服务的作用加大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护理产业,推动建立护理保险等,保险既是金融服务业,也是民生产业,从而依托产业来促进行业发展。

“目前,国民的护理服务需求是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业也应该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行业管理。在我看来,护理产业也应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由政府和社会多种力量共同推进。”李秀华向记者解释。

据李秀华介绍,目前我国的护理产业才刚刚起步,虽然不少省份都开始探索不同形式的护理服务内容,但总体而言这些服务还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统一的监管。“所以,我们虽然鼓励护理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和多元推进,但首先应该保障服务内容和质量的标准化,这就需要我国出台统一的护理服务行业标准。有了标准之后,不管是哪个机构负责推进护理产业,因为服务的标准是统一的且市场是规范的,培养的护理服务人才也就有了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保障,老百姓的护理服务需求也才能够真正得到满足。”李秀华强调。

令李秀华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已经明确,要持续加强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护理服务的相关指导性文件。李秀华相信,这一指导性文件的发布,必将大力推动老年人群医疗照护问题的解决。

编辑:赵彦

关键词:国际护士节 母亲节 政协委员 李秀华 护理事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