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用文物“串起”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2018年05月16日 15:54 | 作者:​张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博物馆,培育孩子基本素养的美丽空间

2018年,是我在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的第15年。

在这15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万小朋友面对面听过我的讲述,更有近百万小朋友通过我写的书、我的音频节目和电视节目,认识到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我很享受这个工作,因为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用文物,帮孩子们“串起”中国的历史。

为什么选择立足博物馆给孩子们讲历史?

2017年高考北京卷中,语文阅读题有三篇文章聚焦了博物馆。今天,博物馆学习已成为语文教改最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文物不仅出现在了课文上,更出现在各类考题里。

但这只是最表层的原因。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塑造一个完整的社会人。

我一直相信,博物馆是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更是核心素养的培育。

什么是核心素养?就是一个孩子身上所有的外在东西被拿走之后,留在孩子身上的温度和颜色。我认为,博物馆是培育这些基本素养的美丽空间。

在“看得见”中给孩子历史启蒙

孩子们读到的很多历史故事,其实都经过了成年人思维的加工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成人固有的视角。那么,该怎样启迪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给出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博物馆里实实在在的文物,来为孩子们讲述历史。

“看得见”,是给孩子们进行“历史启蒙”方式的最大亮点。

举个例子: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一道历史题问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如果是我给孩子讲这道题,我就会选择北宋时期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青铜板”来作为讲这个话题的载体。因为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广告;我会给孩子讲讲它上面的企业logo和产品信息;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则小广告流行的原因;通过这些具体的内容一步步的发现和思考,我会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

这个思路贯穿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我是从物质的角度,以重要时代特征来讲历史,更偏重于中国社会发展史。这样,孩子们会带着兴趣,通过我设计的这条线,在客观的实物中,得到历史本身带来的震撼和文化滋养。

用音频节目,串起历史珍珠的那条“项链”

文博大家孙机先生说:“物质文化是我们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关键钥匙。”

一件件文物,犹如一颗颗闪耀在历史海洋中的珍珠。我希望,在我们的讲解下,不仅能带着孩子们读懂每颗珍珠的美丽,读懂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能找到串起所有珍珠的那根项链,找到中华文明那根更迭有序、连绵不断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于是,我和“耳朵里的博物馆”团队,用近半年的时间筹备了一套给孩子和父母的音频节目——《鹏鹏哥哥讲文物中国史》,在150集的讲述中,通过142件(组)文物,展现从旧石器时代到清朝60万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希望,当孩子走进这座“耳朵里的博物馆”,中国历史发展的清晰线索和脉络能通过声音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孩子能了解历史,看懂文物,才能真正地打开双眼,敞开心胸去发现博物馆的奇妙,并成为聪明、自信而无偏见的一代。

(作者系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兼CEO)


编辑:杨岚

关键词:历史 博物馆 孩子 文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