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在选煤领域 他为我国掌握干法选煤技术立下汗马功劳

陈清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18年05月25日 11:20 | 作者:陈清如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信息浩瀚的互联网上,搜索“陈清如”,能得到的信息却不多。

他的名字,只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会议报告,甚至还有早先几年博士生的招生简章中,偶尔闪现。

但如果要写陈清如的故事,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几年前,有人要编写《陈清如传》,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选资料,一选就是40箱,最后找了搬家公司,用一辆卡车才运走。

车载斗量的资料背后,是陈清如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声。他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选矿专家、干法选煤之父。

一系列名头背后,是他用一生书写的传奇。

bafe1da9-e14c-4401-91f0-da710125f9e5

顶天立地的科研“小目标”

对陈清如来说,做科研有个原则,叫“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要瞄准国际前沿,不跟着别人后面跑,而立地,则是要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导向。

一直以来,煤炭的分选以湿法为主,也就是说要以水为介质,又称“洗煤”。而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分布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区,这意味着湿法选煤难以采用,迫切呼唤干法选煤技术的出现。

1984年,为了解决我国煤炭和水资源逆向分布的实际问题,陈清如开始着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的研究。

这实在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这项技术要求以空气和磁铁矿粉形成的密度均匀稳定的气固两相悬浮体作为分选介质,使轻重物在悬浮体中按密度分层,不论科学理论还是工程技术,都是开创性的。当时中国的科研水平还很落后,想要成功,几近天方夜谭!

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陈清如也曾多次问自己:做得出来吗?

最终,他下定决心:“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研究不出来的东西,中国人偏要研究出来!”

经过艰苦攻关,1986年底,实验室模型试验成功。1990年,陈清如来到黑龙江七台河市燃料公司桃山煤场开展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性试验研究。

正当干法选煤研究和开发进行火热时,1990年底,由于长期劳累过度,陈清如突然便血,被诊断为肾癌,送至北京协和医院救治。在校领导前去看望时,陈清如提出了两条意见:如果癌细胞还没有扩散,就尽快手术;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就立即出院,尽可能用生命允许的最后时间完成手头的工作。

手术后20天,病情刚刚稳定的陈清如就坚决要求出院。回家休息后没几天,就坐火车赶赴七台河市。

当时,中国矿业大学已迁址徐州,从徐州到七台河,坐火车要38个小时,中途还要转一次车。陈清如大病刚过,但是为了钟情的科研,他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为尽快建成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性试验系统,同时,也为完成“八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陈清如带领团队吃住在现场,最长一次连续待了三个多月。到冬天,黑龙江的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咳口痰也要冻成冰碴儿,对于这样冷酷的考验,出生在杭州的陈清如淡定接招,攻克着一道道科研难关。

1994年春节,陈清如为了工作本不打算回家,七台河市领导知道后,硬是把他“轰”上火车与家人团聚。在工业性试验系统建设期间,陈清如的老伴患脑溢血去世。

经过多年的攻关,1994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业性试验系统在中国调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缺水和高寒地区及遇水易泥化煤炭分选有了新途径。干法选煤被称为选煤工艺的一次重大革新,陈清如也收获了“干法选煤之父”的盛誉。

1998年起,陈清如院士的学生赵跃民教授带领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承、创新和发展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气固流态化分选理论,发明了新一代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开发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与装备,引领了世界干法选煤技术的发展。2009年,以赵跃民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并被评价为“代表了中国现今煤炭资源洁净加工利用领域最高的科研创新水平”。

别具一格的严师慈父

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陈清如一直保有着创新的基因。他笃信,要想让创新如源头活水,并保持科研的与时俱进和高水准,就必须培育新生力量,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专业人才。

1982年,陈清如开始招收研究生。他招学生与众不同,简单说就是两个字——跨界。他的50余名硕博研究生中,矿物加工专业的只有20位,其他则涵盖了数学、物理、机械、计算机、化工等各个专业。在陈清如看来,多学科交叉的背景正是诞生创新与创意的沃土,而把不同学科分散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也能发挥不同特长人才优势,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

尽管如此,培养起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却着实不易,毕竟学生之前完全不懂矿物加工。为了帮助学生跨越专业壁垒,陈清如下足了功夫。

陈清如的学生杨玉芬说,在陈清如的督促和高要求下,“跨界”的学生们恶补了很多选矿、干法选煤、干法筛分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研究生还未入校,就先被陈清如带去了选煤厂。

治学严谨、要求严格是陈清如的另一大特点。对于学生来讲,求学的过程很“虐”。大到确定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选题,小到字句、标点符号,毕业答辩幻灯片的制作及时间控制,陈清如每个环节都会严格把关。

赵跃民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也是陈清如的第一位研究生。他回忆,在一次做筛分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他前后做了一个月实验,积累了大量数据。而当数据交到陈清如手中时,陈清如却察觉出了异常,随后跟着学生到现场重新操作,结果发现系统存在实验误差,之后,一切推翻重来。

为了学生的成长,陈清如不惜体力。1996年,陈清如的视网膜脱落,做完手术的他什么都看不见,为了不影响学生答辩,他让学生把论文内容讲给他听,并提出修改意见。1999年开始,陈清如在北京、徐州两地同时招收博士生,那个时候,北京到徐州单程需要8个多小时,但陈清如每周至少往返北京、徐州一到两次,从未缺席。

对学生来讲,陈清如不仅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慈祥宽厚的长者。每到各种节日,陈清如祝福和问候的短信或邮件总是先于学生们发出。每次出差时,他总想着把附近的学生叫到一起聚会。学生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陈清如总是尽力相助。谈到老师,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感动”和“感谢”。

老骥伏枥的报国情怀

近年来,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陈清如就注意到了这一严峻现实。他一直有个心愿: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还人们以蓝天。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煤炭依旧会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要从根本上防治污染,出路就在于洁净煤技术。而陈清如所研究的选煤又恰恰是洁净煤的源头技术。每入选1亿吨原煤,可排除矸石1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9万吨。煤炭经分选提质后燃烧,燃烧效率可提高10%至15%。

70多岁的他,又开始投入到新一轮的忙碌中。

2004年,他在“中国煤炭能源的洁净化”一文中提出中国洁净煤战略。陈清如认为,在煤的产地建设大型电站,就地发电,不仅可以缓解铁路运力紧张,减少无效运输,还有利于集中治理燃煤污染,保护环境。

凡是认定的科研方向和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情,陈清如都会不遗余力地推进。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字。在他眼里,只要能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就一定能找到对应的破解之道。“最大的困难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清如说。

从为科学研究踏遍矿山的不辞辛劳,到为培养学生的不停奔波,再到为洁净煤技术的不断探索,陈清如前行的脚步从没有停下。

2010年4月25日,对陈清如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在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敦市召开。这是国际选煤界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议。大会上,陈清如被授予首次设立的国际选煤大会组委会主席“终身成就奖”,这是目前国际选煤界最高个人科技成就奖。“我虽已85岁了,我还将继续为我热爱的选煤事业奋斗终生。”获奖感言中,陈清如说。

陈清如喜欢两句话,一句是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有一个梦想”,另一句是《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各种条件,但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强不息。而且,一个人要有梦想,因为这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对陈清如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强国梦”。(记者 杜玮)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陈清如 科研 选煤 选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