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汉源术语“出海”只是第一步

2018年05月28日 15:25 | 作者:饶高琦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近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线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国内外1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亚洲栽培稻基因组变异的重磅研究。该论文首次提出以“Xian”(籼)和“Geng”(粳)两个汉语农业术语代替Indica和Japonica,这或许是汉字第一次出现在《自然》这份有着150年历史的顶级科学刊物上。

伴随中国科研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汉源术语开始出现。如中科院某团队把两个很接地气的芯片名字安进了国际学界:“DianNao”(电脑)“DaDianNao”(大电脑);又如某射电望远镜的科研计划以“MALATANG”(麻辣烫)为名,该项目负责人将射电望远镜比喻成一口大锅,而要搜索的东西是“热辣的星系”。

历史上,术语的来源语言反映了不同学术共同体的分工和兴衰。天文学、数学中含有许多拉丁语,地理、哲学术语很多来自德语,航空航天技术中混入大量俄语,而信息技术因为发端较晚,多源自英语。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如中医、中国哲学等,则有大量汉语术语。

不难看出,术语的语言来源与该国学者在该领域的贡献关系密切。就汉源术语“出海”而言,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中国学者用国际通用语构建新术语。第二阶段以科研团体中的个人、机构命名,如陈—西蒙斯定理以数学家陈省身命名。第三阶段则是汉语实词构成的术语被学术通用语转写、移入,如本文开头提及的“Xian”和“Geng”,这标志着中国科研团队与其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发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汉源术语,是汉语在国际科学界影响力的示踪剂。汉语能不能表述科学知识背后的关键问题,根本还依托于中国的科研实力。由此看来,汉源术语的出现只是第一步,我们也期待中国科学家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术语 汉源 出海 第一步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