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体质“入中考”更要“入高考”

2018年05月28日 16:03 | 作者:汪昌莲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23日,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今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将适用新方案,其他年级学生继续执行原过程性考核方案,2020年完成新旧方案的过渡。记者注意到,与旧版方案相比,新方案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过程性考试之中,同时学业水平成绩在过程性考试成绩中比重增至最大。(5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体育等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的“附属品”,常常被各类“主科”挤占,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分数低体质”的“人才”。有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要么骨瘦如柴,弱不禁风,要么又矮又胖,活脱脱一个“相扑”形象;近视眼更是相当普及,且呈低龄化的趋势。如此语境下,北京规定:体质健康成绩,将计入中考成绩,并纳入过程性考试之中,是对过去“重文轻体”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和纠偏。

事实上,党和国家是非常重视增强学生体质的。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再者,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其中明确规定:新学期开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体育测试达不到50分,将拿不到毕业证,也没有资格参加评优和评奖。特别是,这次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规定“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将会倒逼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增强学生体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生体质不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令人堪忧。此前据媒体报道,四分之一受访大学生每周锻炼不足1次,60.0%的受访大学生坦言自己不运动就是因为懒。另据湖南某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2万本科生体质测试,仅19人达到优秀,2.85%在良好以上,而不及格率占23.05%。特别是,大学生体质测试,请人“代跑”之风盛行,更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讽刺,折射出了高校“重文轻体”困局。

可见,体质“入中考”,更要“入高考”。此前,将体育成绩同大学毕业证挂钩,力助大学生体质的提高,便是一个良好开端。应加大力度,并实行关口前移,使体育成为高考必考项目,实现与中考无缝对接。同时,提高体育成绩占高考总分的比重。特别是,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体质 学生 体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