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面对“杀熟”疑云,市场监管别缺位

2018年05月30日 15:40 | 作者:蒋萌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背景:有网友质疑携程利用大数据手段“杀熟”,针对不同的手机、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导致出现“酒店同房不同价”等问题。携程回应称,网友看到的价差可能是由于日期、支付方式、是否含早、取消政策、不同供应商等原因导致的不同。

钱江晚报发表魏英杰的观点:网友显然指的是在同一时段针对同一房型的报价,而携程则以正常可能导致价差的因素,回避了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携程上订酒店,只会针对不同酒店的价格进行比较,而不会在不同用户之间进行比较,除非是几个人一起订同样的房间,才可能发现价格差异。每个人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同样的房型,有的人可能认为400元的价格过高,而有的人可能很容易就接受了。所以,如果携程暗中采取这种差别化策略,确实可能于无形中牟取更多经济利益。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这种区别化策略的确很容易实现。每个用户的订房、消费记录都存于携程,携程很容易判断该用户的消费能力,而且消费记录越多,分析结果就越准确,所以,这种“杀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拥有大数据便利和平台优势的携程是强势一方,用户哪怕真的被“杀熟”也很难取证。但携程这么做是有高度道德风险的,一旦被用户发现确有其事,用户很可能毫不犹豫地弃用携程。这里并不想指责携程是否真的利用大数据杀熟,而是这件事情提醒了消费者,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同时,这也提醒携程加强自我反思,是否在产品设计中存在类似漏洞,是否存在产品过于复杂导致用户不买账的情况。当一个平台的用户粘性越来越差,哪怕再忠实的用户也可能转身离开。作为使用携程15年以上的用户,我现在都有这种考虑。

小蒋随想:携程(包括其他同行)有没有用大数据“杀熟”目前没定论,但消费者对此没法“疑罪从无”,难免产生心理阴影。一个相对可行的免于被坑方法是,在手机上装多个酒店与机票预定APP,在不同的APP之间比价,谁家便宜就在谁家预定。不过,这种方式也有麻烦的地方——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比价,在不同的商家积累不同的积分、获得不同的优惠券,会让消费者算起来头大。不得不说,这种“自求多福”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也折射出有关维权和规范存在空白。商家随意改价,大可以宣称“明码标价”“自愿交易”。就算消费者发现同一APP对不同用户见人下菜碟,也较难固定证据,不便投诉欺诈。市场经济有价格波动是正常的,但这不是捣鬼、坑人、欺诈的挡箭牌,二者不能被故意混淆。社会理解新会员优惠、老用户回馈可能存在差价,不能接受的是商家欺负新人、蒙蔽老人“两头骗”。商业规则讲的是诚信,不是玩鸡贼。一旦商家拿老用户“开刀”,不仅卑鄙下作,而且是杀鸡取卵的傻瓜行为。开放的市场不存在寡头垄断,一旦失去用户的信任,即便是知名商家,倾覆也只在转瞬之间,既有的用户份额会被其他商家迅速瓜分。所以,商家自律不是道德的高标准严要求,而是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市场管理、监督、仲裁不能一直缺位,在制度与法规层面应对此有说法,法治应当依法约束并惩处潜在的不轨行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携程 用户 杀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