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农工党中央2018年度大调研纪实

为乡村振兴插上“健康”翅膀

2018年06月07日 09:28 | 作者:王恺强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为乡村振兴插上“健康”翅膀 

——农工党中央2018年度大调研纪实

记者 王恺强


脱贫攻坚战进入后半程,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现在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而健康扶贫是破解攻坚难题、啃下硬骨头的精准之策。

5月9日至17日,由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率领的调研组远四川、云南,聚焦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就“深入开展精准健康脱贫 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年度大调研。

陈竺认为,今后三年是中共中央部署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因此这两项工作应压茬推进、接续实施。

增强贫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一个人的健康,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贫困患者,往往催生或加剧一个家庭的贫困状况。

四川省副省长王一宏在调研座谈中坦言,健康扶贫正面临着消除“因病致贫”存量和预防“因病返贫”增量的双重压力。

“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一个长期化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 陈竺认为,要把实施有效的“大病”保障作为主攻方向,将治好病、解决好医疗费用作为当前两项重点任务,关注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三类人群。

调研组了解到,云南省开展了健康扶贫摸底核查,出台健康扶贫30条措施,在“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等方面精准发力,四川省也通过开展精准实施医疗扶持,精准提供医保扶持,精准开展分类救治,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病房有多少床位”“基本的药品供给能否保证”“慢病的防治情况如何”……从凉山彝族自治州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贫困地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际困难。调研组发现,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健康扶贫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短缺和不足。

“补齐能力上的短板仅靠当地能力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何维认为,在深度贫困地区,可探索建立长期固定化的医疗救援制度,协调较发达地区专家组成医疗队长期驻扎贫困地区,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充实贫困地区基层网底。

调研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处长翟晓辉认为,还可以通过开展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缩小医疗水平差距,推动健康扶贫工作。云南目前正全力推进远程医疗“乡乡通”工程,通过“互联网+医疗”、云平台、远程会诊中心等形式把远程医疗末端延伸到乡级医疗机构。

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缩小与基层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要有一支有较高素质水平的医疗卫生队伍。

张春南是泸水市洛本卓乡金满村的村医,他道出了村医工作的艰难处境,边疆山村人口少、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但待遇不高。“去最远的一户量血压也要徒步十几公里路。”

陈竺认为,要多措并举,不断强化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推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农村基层下沉。农工党在贵州大方县倡导设立的“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计划”示范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让健康美丽文明乡村留住乡愁

“不用烧柴,改用燃气了,厕所也是冲水的。”对今年3月刚刚搬入新居的李益南来说,从人畜混居的木质结构房屋,到道路干净整洁、配套设施便利的社区,生活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一段适应时间。

李益南所在的洛本卓乡金满村属于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区域。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们一家搬到了距乡政府约600米的巴尼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人口的搬迁是缓解贫困、改善环境的有效选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走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局,调整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我们按照靠近集镇靠近公路的原则,把安置点选在位于本村的五湖组,紧靠托坪村委会,与乡政府一江之隔。”在匹河怒族乡托坪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着安置点选址的周密考虑。

这里就集镇、就学、就医、就路的便利,通过搬迁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增强后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关键点。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的脱贫是调研组一路上十分关心的问题。

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安置点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搬迁后群众可以通过草果、核桃、漆树提质增效,退耕还林发展花椒等产业,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发展生猪、土鸡、黄牛等养殖业增加收入;鼓励年轻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发展餐饮、百货、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增加收入。

乡村美不美,事关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

调研组认为,接下来,要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工程,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同时,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努力塑造健康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的新风貌。

唐昌街道战旗村的一番考察给了调研组思路,“党建引领是乡村建设的核心”村支书介绍说,村里刚刚建起新房新社区的时候,乡亲们还是难免有随地吐痰、丢垃圾的习惯,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生活方式,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色。

拓宽产业扶贫的绿色发展之路

草果是林下生长的一种经济作物,多用作家用调味香料,也是一味中药材。在怒江,草果在全州种植面积达105万亩,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

在看过当地的草果种植生产情况,与种植户交谈后,调研组感叹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的资本”。

调研组提出,要以产业扶贫规划为引领,以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扶贫带动精准脱贫。

在石月亮乡草果加工厂,调研组了解到通过与农户签订采购意向性合作协议,加工中心每年采购生产原料可直接为怒江州草果种植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3750万元。同时为还能为当地提供约50个基础工作岗位。

除了草果种植,独龙江乡普卡旺村的孔明清今年又有了致富新路径,通过帮扶,这里被作为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安居房和游客接待房建设。乡村旅游加上草果种植,孔明清不用为生计而担忧。

云南也是我国著名的药材产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农工党党员苏钢强认为可以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四个一批”行动,带动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无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走向何方,调研组形成的共识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贯彻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

调研组认为,面对贫困地区面临着消除贫困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务必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陈竺强调,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后发先至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原则。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调研组希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让贫困地区各民族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进小康!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调研 乡村 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