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古人纳凉解暑妙招 领略令人惊叹的智慧

2018年06月11日 15:23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时至六月,天气越来越热,空调、冰箱、冰饮等都是必备品,以解炎炎夏日的焦灼难耐。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如何解暑呢?小编整理出一套古人纳凉解暑的妙招,领略他们令人惊叹的智慧。

时至六月,天气越来越热,空调、冰箱、冰饮等都是必备品,以解炎炎夏日的焦灼难耐。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如何解暑呢?小编整理出一套古人纳凉解暑的妙招,领略他们令人惊叹的智慧。

巧制冰箱

 

青铜冰鉴(战国)长76cm、宽76cm、高63.2cm

如果只看图片,大家一定困惑于这件青铜器与解暑之间有何关系。

这件青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也是当时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如此奢华的器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只能是贵族才享用得起。

青铜冰鉴是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的青铜套器,方尊缶置于方鉴内,其底部一侧有两个长方形榫眼,另一侧有一个长方形榫眼,安装时,把这三个榫眼与方鉴内底的三个弯钩扣合,其中一个弯钩的活动倒钩自动倒下后,可把方壶固定在方鉴里而不晃动,制作十分巧妙。与青铜冰鉴配套的还有一把长柄青铜勺,勺的长度足以探到尊缶内底。

据《周礼·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原来,青铜冰鉴是古人用来冰酒的,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在春夏之季就可以喝到冰爽的酒。“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夏季怎么会有冰块?不用担心,古人自有妙计。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然后将冰块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柏木冰箱(清)高82cm长91cm宽90cm

柏木冰箱(清)高82cm长91cm宽90cm

清代宫廷就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了,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

图中的柏木冰箱上有一对箱盖,盖上有4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箱内设一层格屉。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在格屉下放置冰块,将食品置于屉板之上,而箱内四壁用铅皮包镶,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进入箱内,利于冰块保持低温,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冰箱外部的两个侧面各安两个铜提环,以便提拉冰箱之用。冰箱下承柏木座,座面、束腰及鼓腿拱肩处均包镶铜片,足下连托泥。冰箱造型简洁实用,设计巧妙,但由于木冰箱的成本较高,使用场合主要限于宫廷和上层权贵之家,因此流传至今的实物并不多见。

杨凝式(唐)《夏热帖》 草书 纸本23.8×33cm

杨凝式(唐)《夏热帖》 草书 纸本23.8×33cm

唐代书法家杨凝式曾书一封信札《夏热帖》:“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以下数字残损难识)病?(下二行残损)。”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酥密水是夏日解暑“神饮”,古时冬日凿取冰块,藏于地窖之中,待炎炎夏日取出,“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既可降暑,又可制造冷饮。这在当时虽是个稀罕玩意儿,但杨凝式当过太子太保,所有他还是享受得起的。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古人 纳凉 冰箱 古人纳凉解暑妙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