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明清花丝镶嵌首饰的传世粲焕之美

2018年06月11日 15:49 | 来源:中国宝石杂志
分享到: 

撰文/欧云波 编辑/Kayla 版式设计/蔺文维 题图/累丝凤凰形金簪 明南京市博物馆藏 本文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定陵博物馆。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这几句话恰当地说明了花丝镶嵌的工艺特点,反映出人们对工艺精雕细琢、对形制富丽华贵的追求。花丝镶嵌工艺作为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相承。其利用贵金属的延展性把金或银等材质拉制成细丝,经过掐、堆、垒、编、织、攒、焊等八项主要的技法,制作成精美的首饰或者器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金丝蟠龙翼善冠》 明 定陵博物馆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银的提炼、制造和使用就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秦汉时期,朝廷已设有金银冶炼的专门机构,称为“工官” 。至两汉,金银细金工艺又有了新突破——出现了花丝、祥丝、金珠等样式,花丝工艺的掐、编、织等技法和花丝图案花纹的种类令人赞叹。在制作工艺上,形成了掐、填、编、攒、焊等一整套技法,丰富了花丝工艺的表现力,使器物在造型、装饰图案和装饰手法方面更加完美。此后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在运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也创造了许多有特色的,且能代表该朝代水平的技艺,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在明清时期,花丝编织工艺与花丝平填工艺达到纯火炉青的新境界。明清花丝工艺在表现技法上,可谓集历代之大成,尽显首饰华贵精致的艺术风格。

“纤”“透” 的明代花丝工艺

明代金银花丝工艺的代表作,当属从北京定陵出土后,由定陵博物馆收藏的《金丝蟠龙翼善冠》。这顶皇冠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生前最爱之物,冠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由“前屋” 、 “后山” 、 “翅” 三部分组成。金冠用518根金花丝(每根丝的直径仅为0.2厘米)编织出均匀、细密的“灯笼空” 花,透薄如纱。冠顶盘踞着一组立体空心的二龙戏珠装饰,龙身细鳞亦一丝不苟的用花丝掐成,再经垒丝、焊烧而成,冠的重量只有826克,堪称中国花丝工艺的典范之作。

《嵌宝石葵花形金簪》 明 首都博物馆藏

明朝流行镶嵌有珠宝的首饰,其上镶嵌的宝石种类有红蓝宝石、绿松石、玛瑙、水晶等,其中又以红、蓝宝石为多。华贵艳丽的珠宝和精湛绝伦的花丝工艺组合在一起时,相得益彰,既有雍容之气,又有耀目之色。从北京右安门外明墓出土的《嵌宝石葵花形金簪》,就是其中一件典型的花丝镶嵌作品。它通长13.5厘米,重76.8厘米,以葵花为大形,分三层纹饰,花心以黄色碧玺为中心,由花丝掐成的花蕊围在碧玺周围,石碗周围更焊接了一圈正搓的花丝以使其立体性更强。花心的外圈,有八瓣镶嵌着红宝石的花瓣,花瓣边缘同样围有花丝,最外圈的花瓣还镶嵌有红、蓝相间的彩色宝石,使首饰的色彩更加丰富。重叠的花瓣与装饰的花丝使整件制品生动、立体。

工艺美术的特色、手法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有何种审美时尚,就会有何类的工艺手法。得益于明朝的“纤”“透”审美倾向,花丝工艺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娴熟至臻的工艺更加深了人们对此类制品的青睐,对其玲珑剔透的效果不断追求,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促成特点鲜明的明朝花丝工艺艺术。

《金累丝嵌珠宝凤钿》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精”“细” 的清朝金银细金工艺

清朝的金银细金工艺与明朝的花丝工艺具有相似之处——视觉华丽繁复,都依稀具有西方中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之风。不过两朝制品亦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大体上说,明代首饰仍未脱尽古朴,清朝首饰更趋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首饰独有的细腻精工,也是明代首饰所不可及的。

清代花丝首饰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 二字概括。相比明代首饰,清代首饰的造型、纹饰变化很大,已全无古朴之意,更倾向于一心追求宫廷金银艺术品特有的富丽华贵。清代首饰的造型倾向于写实,纹饰以繁密绚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添上工艺精致的各色宝石点缀后,制品更显色彩缤纷、金光灿灿。清代花丝工艺的“精”“细” ,让制品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纹饰的处理上,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累丝嵌珠宝虾型金饰》 清 首都博物馆藏

清朝金银制品的传世之作很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皇家制品。从用途上来看,皇家制品有冠饰服饰、生活用品、陈设展览品、典章印册、祭祀用具、宗教用品等。从来源来看,皇家制品有两类,一类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金玉作;另一类是各地方督抚的进贡制品。其中的贡品多产自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地,这些地方制作金银制品的历史很长,人才相对集中,传统工艺世代相传。

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累丝嵌珠宝凤钿》,是一件清代皇后穿龙袍时所戴的凤钿。这支凤钿,下窄上宽,前高后低,以纸板雕刻出连环网状纹,表层全部点翠。钿的前部缀有5只黄金累丝凤,凤下排缀着9只银镀金金翟,凤和翟口衔珍珠。钿的前后分别缀有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蓝宝石穿成的流苏,其中有大珍珠50颗,二等、三等珍珠数百颗,宝石200余块,珠光宝气、极尽华贵。

出土于北京海淀区上庄乡,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清代累丝嵌宝虾形金饰》,更体现了清朝首饰精致、华贵的特点。以其上的“虾” 为例,其造型工艺较前朝更为精细,外形更逼真,已趋于写实,其上的宝石镶嵌工艺也更为纯熟,镶口处的花丝处理得极为细致。虾身采用了花丝工艺中的垒丝工艺,使其更立体,饱满感呼之欲出,再加上周遭同样采用花丝工艺制作出的荷花、浮萍等生动场景,宛如一幅国画中常见的《虾戏莲图》。

《累丝宫灯形金耳坠》 清 首都博物院藏

清朝的花丝工艺,不仅在动物的造型方面趋向写实、力求生动,更在阁楼、器物的造型方面,充分展示其运用金丝的能力。较于前朝,清朝首饰更加追求工艺的难度和视觉上的华丽,譬如北京石景山出土的《清代累丝宫灯形金耳坠》,就通过多种花丝工艺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这件制品,与其说是一件给人佩戴的首饰,还不如说是一件能供人细细玩味的艺术品。

通过以上几件作品的赏析,可以大概了解明清花丝首饰的特点:一是,相对前朝各代,花丝工艺开始在诸多首饰制作工艺中占主导地位;二是,花丝工艺与镶嵌工艺相结合,首饰的色彩工艺华丽繁富;三是,在纹饰的处理上,花丝工艺较于其它工艺更能表现其立体、生动的特点;四是,花丝工艺顺应明清时期的审美倾向,将富丽华贵的首饰在工艺上推向了极致。



编辑:杨岚

关键词:工艺 花丝 首饰 明清花丝镶嵌首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