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林长守青山河长护绿水

2018年06月12日 09:49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情况”考察团系列报道
林长守青山河长护绿水
人民政协报记者 廉维亮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殷殷嘱托当地干部群众,“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长江、淮河、新安江,清流奔涌;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群峰葱郁。绿水青山,天赋予皖。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村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河湖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大问题。”

“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重大实践探索,我们要着力把林长制改革打造成新时代改革的特色品牌。”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5月下旬会见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情况”考察团时,着重介绍了安徽落实“河长制”、探索“林长制”的实践。除了省委书记,他还是省级的“总河长”和“总林长”。

“‘河长制’在全国已经普遍实行,‘林长制’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希望安徽能够为全国树立标杆,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率队考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表示。

据了解,2017年3月起,安徽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绿色家园提供制度保障。一年多时间,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2.5万多名,牵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加彰显。

“连看过动画片《熊出没》的孩子都知道,过去‘造林—砍树—卖钱’的路子行不通了。开展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林下经济势在必行。”黄廉熙委员说。

一路考察走来,安徽优质的自然禀赋让几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委员十分“眼馋”。“看着这里的绿水青山,我就想起了我的家乡,安徽的农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甘肃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乡愁,但绿色发展的理念应该是相通的。”张萍委员期待安徽“林长制”等方面的改革探索能够尽快形成经验推广。

林长守青山,河长护绿水。考察团在皖期间,正赶上安徽印发《2018年度河长制湖长制省级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各市年度的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7个方面,共28个指标。

28个指标,是包括13393名乡级河长、37564名村级河长在内的五级河长必须完成好的“试卷”,定期巡河成为河长们的重要职责任务。

在芜湖县陶辛镇,各级河长正在忙着开展“三水共治”(清河水、净塘水、治污水),引入当地民营环保企业治理农村水体污染。企业负责人和河长向考察团介绍治水的流程工艺和企业发展情况———“通过微动力循环让水‘活’起来,集中收集生活污水,把污染物变成水生植物和农作物所需的有机肥料,处理过的水能够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

“仅仅靠水里的生物就能把污水变清?”委员们将信将疑,河长继续耐心地解读原理。此时正值做晚饭的时间,村里的妇女相约来到塘岸边洗菜淘米,一个插进来的真实生活情景,无言地解除了委员们的疑惑。

“低投入、低成本、低维护,这个办法好,那企业的效益如何在其中体现?”夏宇红委员问。“我们的原则是以自然的方法解决自然的问题,治理之后,水可亲、可用,人水和谐。村民守住了房前屋后的一泓清塘,企业也因为鱼虾丰美增加收入。”河长的回答,像清澈的河水一般清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林长 河长 青山 绿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