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张志勇:高考40年 从服务社会选拔到服务个人成长

2018年06月13日 09:28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80613006-zx10

1977年的高考

C20180613002-zx10

2017年6月2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教师带领高三学生开展趣味减压活动。

开栏语:

1978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中国人沉积多年的求知热情如火山喷发,中国社会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改革开放的春潮,为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从今天起,我们开辟专栏“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教育篇发展·变革”,请各领域的先锋人物回顾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方面的探索与路径、艰辛与成果。

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高考所承载的功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直接承担改变学子命运的功能,到为每个人提供其适合的高等教育学习机会,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就业、谋生奠定基础。这期间,高考经历了哪些变化,目前还在进行哪些改革,本期约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编者

(一)曾经高考

记者:作为一名亲历者,也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您如何看待高考制度恢复的特别意义?

张志勇:恢复高考对我和同时代人来说都意义非凡,没有高考的恢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当时,经过10年“文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那样一种极端困难的时代,如何把中国从10年“文革”的极左思潮中拉出来,邓小平同志选择了教育和科技。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让许多莘莘学子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可以说,高考制度的恢复,成为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拨乱反正的关键一着,成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成为亿万家庭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

记者:曾经高考一考定终身?

张志勇:是啊。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在少数人才有机会上大学的时代,在社会各界普遍感到人才匮乏的时代,那“一考”确实具有“定终身”的魔力:“定身份”——考上学,就成为国家的人,可以吃“国库粮”;定工作———考上学,毕业时就包分配,获得“铁饭碗”;“定保障”———考上学,就意味着有房子住,有退休金,几乎一辈子都有保障。

记者:在过去40年中,您认为对高考影响至深的事件或政策是什么?

张志勇:1985年7月,我大学毕业,当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此后,学习和贯彻《决定》精神,为教育事业鼓与呼,成为我国教育最为鲜明的基调。《决定》提出国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试想,没有《决定》作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决策,就不会有今天高中教育的普及,就不会有今天千万学子共赴考场的世界奇迹,就不会有举国动员、一切为高考让路的社会奇观。

(二)变化悄然发生

记者:近年来,每到高考前夕,您都会给媒体或考生写一封信,今年您在给考生的信中说,“高考的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承担的不再是淘汰多数人、留下少数人,而是通过考试,把不同的学生送入不同的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深造。”经过40年的不断改革开放,今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

张志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是我国高中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7%以上,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维持在1000万人左右。二是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快速向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迈进,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办学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的办学定位越来越有特色,形成了研究型大学、行业特色大学、地方综合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样化办学格局;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形态日益多样化、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等,用一个标准、一次考试来选拔所有的学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以及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记者:在这种背景下,当下的高考功能发生了何种变化?

张志勇:40多年过去了,已经换了人间。我国已经从一个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机会极其短缺的国家,成为一个先后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教育,进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向普及化快速推进的世界教育大国。高校毕业生国家早就不再包分配,早就不再天然地具有所谓干部身份,就业早就实现了市场化。正因为如此,今天这“一考”,其意义与刚刚恢复高考时期的“一考”,已经恍若隔世、天壤之别,其“定身份、定工作、定保障”的意义早已完全消失,这“一考”只能确定人们走什么样的继续学习的道路,何况人们不再被“一考”所束缚……

高考不再像精英高等教育阶段那样直接承担改变学子命运的功能,而是为每个人提供其适合的高等教育学习机会,并通过3年或4年的学习,为人的生活、就业、谋生奠定基础。

(三)改革的主线是“改变一考定终身”

记者:40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改革的主线是什么?

张志勇: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数以亿计的考生通过高考走进高等学校,对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大批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多元需求的增加,“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不利于培养选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采取了全国统一的以考试分数为主要录取依据的高校招生制度,后来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多样化需求,在国家统一的高考制度框架内,逐步实行包括高校自主招生、招收保送生、小语种招生、体育和艺术特长招生等在内的多种招生政策。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在上海、浙江先行试点;2017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进行扩大试点;2018年,我国高考综合改革由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将实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夏季高考主要以本科院校招生为主,春季高考则为高职(专科)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

改革的主线我想主要是改变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一个分数”选拔学生的现状,给高中生学习和高校选人更大的选择权。

记者:作为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负责人,您一直在关注并推动山东省的高考改革,您在任上也因为大力推动山东的素质教育而为公众关注。

张志勇:是的。山东省高考综合改革今年全面启动,试点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校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成绩。12所高校共5000个招生计划参与该项试点。山东高考改革重点主要包括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夏季高考改革、深化春季高考改革4个方面。这是我一直在推动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推动素质教育改革。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接连发文,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掀起了一场素质教育改革运动。

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反对过多过滥的考试,反对让考试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魔鬼”。为了禁止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禁止主要依据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山东省在推进高校招生方面提出:“高考考生的成绩等信息属考生个人隐私,除招生录取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掌握全部考生信息。”这些年,我每年都要给媒体写一封信,请求媒体不要宣传“高考状元”,一是宣传部门要有禁令,社会宣传部门要有理性的思维,对升学率这种炒作的危害我们自己要有认知。第二是媒体要自律,媒体人要自觉,社会要自觉、理性。只要大家看到危害大于正面意义,就会少宣传、不宣传。

记者:您花这么大力气这样做为什么?

张志勇:扭转公众“一考定终身”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政绩观,逐步降低全社会的教育焦虑,给孩子们一个安静读书的环境,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记者:早在2008年您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就提出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当时您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张志勇:当时我的建议是,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要实行多元标准、分类招生录取制度。高校招生不但要看高中生参加国家统一高考的成绩,还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实施高校招生分类录取制度,即国家重点高校录取学生,可采取依据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结合面试进行招生录取的办法;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可采取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和国家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的办法;而高等专科学校则可在试点的基础上,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报名情况,逐步采取注册入学的办法进行招生。

(四)2014年新高考:给孩子更多选择权

记者:后来,国家从2014年开启新高考改革,目前这场改革还在进行中,相比以往改革,您曾说过,可以真正突破一张试卷录取学生的局面。在您看来,这场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张志勇:这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孩子选择权,就是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孩子的差别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选择是自由的,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适合的入学通道。

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突出了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强调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试制度,从机制上保障高中学生修习好国家规定的所有必修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综合素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制度,赋予了高中学生课程选择权和考试自主权,高中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二是建立多元升学管道,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分类考试、多次考试、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模式等方面,真正突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升学通道提供了可能。

三是给高中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高中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选择为旨归,强化学科课程建设,开设特色优势课程;高校有权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要求,确定选考科目、招生标准和招生办法等,选择自己适合培养的学生,等等。这两点突破,为这次高考改革突破高中教育单纯追求升学率、高等学校招生单纯以分取人的弊端,保障学生接受选择性教育的权利和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打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次高考综合改革,强调增强高校与高中教育的关联性,其关键制度设计是“高校选科”“高中选课”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标志性成果进入高考录取体系。

记者:高考改革的愿景是什么?您对未来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是什么?

张志勇:让教育尽快走出“分数”和“升学率”的桎梏,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每个孩子得到自主、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唤醒其内在的人生追求。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高考 教育 改革 招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