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农工党中央生态健康论坛聚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2018年06月14日 11:03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农工党中央生态健康论坛聚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记者 汪俞佳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掷地有声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为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仅仅5天后,5月24日至25日,由农工党中央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重庆召开,主题为“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重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论坛选择在这里举办,既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也是落实农工党中央举全党之力共促长江大保护的具体行动。

论坛上,多位来自国家机关和有关部委、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及农工党地方组织代表也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了经验交流,大家的目标与论坛的主题是一致的,并为此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要深刻认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在保护母亲河上出重手显实效。”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反复强调。

行动最有说服力。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界别的参政党,以促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己任。今年,农工党中央把“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度重点课题,动员全党力量,集中全党智慧,组织长江流域12个省(市)的农工党地方组织开展专题调研。4月以来,何维率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奔赴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等多个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开展调研,获得了大量翔实资料和一手数据。可以说,农工党中央与各级组织上下联动的调研成果有效丰富了本届论坛的内容,而论坛又为此次重点调研做了阶段性总结,二者有机结合,提升了论坛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过去两年,长江经济带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用实践走出了发展与保护双赢的探索之路——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投资增长11%,增速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已经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印发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面部署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沿江3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490个环境违法问题已经完成清理整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要认真领会、努力践行。”何维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瞄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何维表示,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尽快完成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编制工作,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整体推进森林、草地、湿地、湖泊等的系统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着重加强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湿地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严格管

控长江岸线开发利用。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5月的重庆,目之所及一片绿色,一只只船舶在滔滔江水中渐行渐远,留下悠扬的汽笛声。多少年来,长江以水为纽带,连接着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构成了一条独有的自然生态屏障。但是,由于沿江产业发展惯性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哪些问题?如何加大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力度?问题在水,根子在岸上。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缺乏法治抓手,长江流域功能、利益权利多元冲突缺乏法律协调平衡机制,传统流域治理体制机制无法适应长江流域治道变革。”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深知法律对长江保护的意义。

尽管自2015年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以来,制定“长江法”的呼声不断高涨,但距离形成共识、理性发声尚有较大距离。吕忠梅建议,加快推进长江保护法的立法工作,严格执行新的环境保护法,建立长江流域环境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机构、统一标准和统一队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长江上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库群,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库联合调度的任务愈发繁重。“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重庆市副市长李明清认为,要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业和城镇污染治理,强化农业污染治理。

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看来,长江上游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改变了河川径流与河流面貌、河流通量、河流热循环方式,“所以降低水电工程影响应该作为当前和今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点。”

交流研讨中,与会者发现,在生态补偿方面,长江经济带很多省市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浙江、安徽率先建立了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江西、广东建立了东江生态补偿机制,云南、贵州、四川签订了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江苏、浙江、重庆部分市县还签署了省内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些都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建设的具体实践。

美丽长江是大家共同的历史担当,与会者认为,有关部门一定要从严格流域空间管控、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深化污染减排、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最重要的是体现绿色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与会者的共识。浙江抓“五水共治”倒逼转型、重庆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安徽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统筹保护的创新、上海的“绿色廊道”建设……论坛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大家看到了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不过,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长江经济带目前尚未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黄金水道建设的共赢。“建议加快构建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强化生态安全风险的联合防控,提升绿色产业创新协调发展水平。”

“从产业规划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工业沿江发展仍然是各地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认为,长江经济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规矩观”。“不是不发展,而是要有规矩意识,包括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产业环境准入和责任追究等五大规矩。”

长江中上游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较多的区域,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8个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与会者表示,要以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等为依托,解决沿江农业地区、生态地区贫困问题促进全流域的城乡一体公平发展,使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另外,针对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要在“共”字上做好文章,对现有发展布局、结构、体制进行调整,打破长江经济带沿线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切实协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智慧,在交流中迸发;共识,在探讨中增进;力量,在互动中凝聚。在这个已经创办十多年的论坛平台上,与会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论断和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承载着绵延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我们充满期待,我们共同努力。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长江 经济 生态 发展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