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

2018年06月19日 11:24 | 作者: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以及另外17家博物馆与意大利21家博物馆联手,举办“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

此次展览以200余件(套)文物精品的规模,通过还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中国元素,以及呈现中国艺术中的西方影响,表现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共同发展的状况,也揭示了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

花神芙罗拉  公元一世纪  庞贝出土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花神芙罗拉  公元一世纪  庞贝出土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首都博物馆藏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首都博物馆藏

    美第奇软瓷罐    意大利那不勒斯马提纳公爵博物馆藏

美第奇软瓷罐    意大利那不勒斯马提纳公爵博物馆藏

东西方交汇的故事

100多年前,英国诗人吉卜林在《东西方谣曲》中说:

东方与西方从不谋面,

一直要到上帝的最后审判之前,

这两个巨人才会面对面,

站立在世界的两端。

“吉卜林生活在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他此时的诗句,反映出当时东方与西方之间,一种深入骨髓的隔绝。那时的东方与西方,如同白天与黑夜一般相互交替着:当东方如日中天时,西方尚在黑暗之中;当西方灿烂辉煌时,东方已沉沉睡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李军说:“但是,吉卜林的诗歌却忽略了白天与黑夜之间的相互交汇,创造出这个世界最美丽的两种景观:晨曦与黄昏。”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和罗马帝国相互把对方视作日出与日落之地。2000多年来,在丝绸之路上,东方与西方的频繁交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观:它们是人类文明最瑰丽的花朵,也就是本次展览的诸多展品之一。”李军说。

“丝绸之路历经千载、横跨欧亚、汇通中西文明,其本质和动力就是和而不同、开放包容、交流合作、互利共赢,这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遗产。”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早在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就已经成为东西方之间经贸文化往来的重要桥梁,宋元时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东西方之间都在繁荣发达的经贸文化往来中相互学习,互利共赢。”

在丝绸之路上,另一个故事也在同时发生。最近20年来,学界普遍认为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于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复兴,同时独立开创了现代文明新纪元的传统观念,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新证据、新研究的挑战。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表示:“此次展览正是以中国博物馆和学者自主策展的方式,向全球38家博物馆征集了200余件文物和艺术品,呈现了极为丰富和充分的证据链条,构成了全球学术界新思潮中的最新一波浪潮。”

对比的乐趣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着中国与欧洲的古代贸易要道,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东西两大文明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这两个代表古代文明最高成就的伟大古国,从对彼此茫茫然一无所知,到偶然、零星地跨越千山万水相遇,在青铜、玻璃、丝绸等遗存上,留下了彼此交流的痕迹。“这种痕迹十分不明显,却又颇为引人注目,令人思考。”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将罗马帝国的庞贝古城覆盖。从此以后,庞贝古城成为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消失无踪,直至公元18世纪中叶,经考古发掘,庞贝重见天日。

在庞贝古城一所别墅的卧室内,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幅名为《花神芙罗拉》的画像。这幅现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壁画,描绘了一位身着丝绸的女子,衣袂飘飘,尽显曼妙妩媚的身姿。

“如果你可以展开充分的联想,你就不难想到,这位庞贝古城的女神衣服,与我们湖南马王堆出土的那件薄如蝉翼的衣服,有多相似。”策展人李军说:“东西方的交往、人类对于丝绸的追求,可能比我们的想象更早一些。”

同样,1934年,在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出土的彩绣云纹香囊,也表现出早期丝绸之路贸易的丰富。由于刺绣比织锦更为费工,所以价值不菲。特别的是,汉代的刺绣技术很高,绣工在飞针走线之际,还会对底样作出适当的修正。这件出土于罗布泊的香囊,在深香色绨面上以红、黄、绿色丝线绣出花朵纹及变形云纹,索绣且针脚整齐,在有花纹处索辫盘旋密集,不露空白,展现出相当熟练的绣工。

这与意大利罗马蒙特马尔蒂尼中心博物馆所藏的阿弗洛狄忒大理石雕像中飘舞的衣纹形成鲜明的对照,呈现出早期丝绸之路的多样故事。

“你从未读过的《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藏有一件特别的瓷罐,这件来源于中国宋朝的施白釉四系罐,被当地人命名为“马可·波罗罐”。

这件旧传由马可·波罗带到威尼斯的瓷罐器身装饰蕉叶、缠枝花卉等四层印花纹,罐底未施釉,产自福建德化窑。虽然其实际上更可能是威尼斯人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从君士坦丁堡带回的瓷罐,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相传已久的名字“马可·波罗罐”。

在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欧洲东行者眼中,元帝都壮丽的建筑、美丽的陶瓷、动人的书画和工艺品,以及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呈现了绚丽多彩的东方世界。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代表的行旅者所见所闻,包含着当时往来于欧亚大陆两端的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留下的各种传说。

与此同时,当他们返回西方时,这些东游者们带回的东方物品,不仅代表着异域风情,也使得东方的图案、工艺与时尚在欧洲引起颇为流行的“水花和涟漪”。

“我们平时读《马可·波罗游记》,都是纸质版的。当你把马可·波罗时代的物品摆放到一起时,你就会发现一个特别不同的世界。”李军说:“那就是当时马可·波罗见到的那个繁华的世界。”

在马可·波罗的时代,元青花可能是最好的代表者。首都博物馆藏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出土于北京西城区元代窖藏。该扁壶以昂首的凤首为流,以卷起的凤尾为柄,凤身绘于壶体上部,双翅分布在壶体两侧。此件元青花重器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为模制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再合为一体,可谓是凤纹与瓷器造型完美结合。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马提纳公爵博物馆,则藏有一件产于1575年的美第奇软瓷罐。这件瓷罐呈“凸字形”口沿,束颈、鼓腹、圈足,把手为弯曲蛇神状,底部有布鲁内奈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图案与弗兰切斯科大公的首字母“F”。此瓷罐蓝色缠枝莲纹与半透明玻璃釉呈现出一种白地蓝花的效果,明显模仿中国青花瓷。

但是,由于烧造温度以及材料的局限,烧成的并不是硬瓷,而是一种“软瓷”。

此外,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特别叙述过卢沟桥的样式,《弗拉毛罗地图》中也曾特别描绘过。一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卢沟运筏图》轴,则展现了永定河卢沟桥附近水运繁忙的场景。画面中央为一座十一拱桥,望柱上雕刻石狮。特别的是,此图中的卢沟桥,与今面貌基本一致。

“文化的交往是双向的。中西文化交往中,西方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在双方物质与文化艺术的痕迹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李军说:“16世纪末,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枫丹白露画派画家所绘木板油画《沐浴中的女人》就与广东新会博物馆藏明代‘新会木美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沐浴中的女人》图中,妇人梳高髻、呈四分之三的正侧面,尤其是右侧妇人伸出右手,欲为左侧背身的女性戴戒指。红色帷幕,浴室场景与人物形貌,与《加百列和她的姐妹》相似。

新会木美人的木板上所绘两个与真人等大的青年女子,虽然残损严重,但从胸部能依稀分辨出汉式服装,从其他部位还能发现西式长裙和袖口纹饰的痕迹。其人物梳高髻,呈四分之三正侧面,鼻梁高挺,具有明显西方人特征,与公元16世纪末枫丹白露画派笔下的欧洲女性尤为相像。

结合近年来对于“丝绸之路”研究的大量史料和学术成果,从文物对比的角度而言,“丝绸之路”的相关展览不仅呈现着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纽带的作用,也呈现着人类平等交往、和平发展、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丝绸之路 意大利 波罗 西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