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风雨传说望京楼

2018年06月19日 11:55 | 作者: 文/李世华 刘长利 摄影/赵洪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望京楼坐落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卫辉市古城东北隅,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古建、文物专家单士元称其为:“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设计最科学、价值最高的无梁殿建筑。”

望京楼坐北朝南,形体高大、端庄浑厚、砖石结构,高33米,东西宽广32米,南北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外壁用青条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沿着石阶上至第二层,可见东、西、南、北四面通透相连的巨大圆拱门洞,交汇成一个无梁十字拱券。再拾级而上即登至楼顶,顶楼原有五间雕梁画栋、造型优美的歇山式大殿,名曰“崇本书楼”,可惜毁于清代,只剩大殿柱础。矗立在殿前的石制“诚意坊”尚存,上有雕刻精美的“三龙戏珠”“八仙过海”等图案,为明代石刻艺术精品。

望京楼于万历十九年(1591)冬动工,万历二十一年(1593)秋竣工,历经400余年风雨,至今仍挺然屹立。

突发奇想修高楼

望京楼为明潞简王朱翊镠所建,建楼的起因经过颇为曲折。潞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明神宗朱翊钧的唯一同母兄弟,四岁册封潞王。万历十七年(1589)21岁时就藩于卫辉府,谥号简,故称潞简王。因其身份特殊,深受皇太后母亲和哥哥明神宗疼爱,朝臣称其为“诸藩之首”。

据《汲县志》(明代卫辉府府治汲县)记载:“万历帝下诏建潞王府,差工部主事陈绍先、太监崔卿来汲督工。于原汝王府址兴工,拓南门,建东门,扩大城池。建有前中后殿、退殿、寝宫、皇城等主要建筑及审理所、典膳所、奉祀所、典宝所、纪善所、典仪所、良医所、工正所、长史司、承奉司等王府所属机构的办公、歇房等。历时四年,于万历十六年5月竣工,耗银30余万两。后又修望京楼、王府花园、玉虹桥、戏楼、煤山、看花楼、梳妆楼及西关行宫———延寿宫。”

“卫辉有座望京楼,半截窜到云里头。”有关望京楼的历史记载大都三言两语,但大量民间传说故事还原了历史真相。

相传潞王有一日到郊外狩猎,时至晌午,饿得腿脚发软冒虚汗,忽闻一阵食物的甜香,原来是一家农户在蒸年糕。潞王整天山珍海味,何曾吃过这等民间平常食物,加上又饥又饿,更觉美味可口。就想应该让太后娘娘、神宗哥哥及皇亲国戚都尝尝卫辉美味。即命府内照样制作,蒸了上万斤年糕,装满十船从水路运往京城。时值春夏之交,年糕长途运到京城早已霉变发臭。老太后一看,大放悲声:我儿在卫辉真苦,吃的竟然是这种臭气熏天的东西。遂赏赐儿子大批金银财宝,装入返程的十只船运往卫辉。

潞王由此更加思念母亲,可按照朝廷规矩,藩王无旨不得进京。思来想去,居然想起一个登高望远的“绝招”:只要修一座很高很高的楼,就能在卫辉望见京城,看到皇宫里的母亲。

次妃恤民施巧计

修建高入云端的望京楼,绝对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工程,从各县抽调的民工多达万人,耗费财力更是难以想象。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全靠人拉肩扛手工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望京楼修了两年多,不知累死多少人。

潞王有一位次妃赵娘娘,本是穷人家出身,选入皇宫后给老太后当贴身宫女。潞王到卫辉就藩时,太后将她赐于潞王做次妃,让其照料儿子的生活起居。如今次妃见潞王修望京楼铁了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再修下去不知还要死伤多少人,便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救民工出苦海。

一天,次妃主动陪潞王登上望京楼,见民工们个个累死累活,面黄肌瘦,更觉可怜。她向北一指说:“王爷快看,那不是京城吗?”潞王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见远处有他阔别许久的紫禁城,又听赵妃兴奋地喊道:“王爷,快看!老太后正在梳妆呢!”

潞王睁眼细瞧,果然隐隐约约地看见母亲老太后正在对镜梳妆,似乎还向他招手呢!

潞王心满意足,这才下令望京楼“封顶”。在楼顶上建造了五间“崇本书楼”,作为父子二人藏书和习练书画场所。

众多民工跳出苦海返乡归家,都感念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现身拯救了他们。其实是次妃悄悄吩咐下去,在城北十里的黄土岗上模仿京城赶造了一座“假皇宫”,并在约好的时间由丫鬟秋菊假扮老太后在“皇宫”梳妆。次妃娘娘救人于苦难,留下了好口碑。她死后葬于20多里外的潞王陵,至今仍受百姓香火供奉。

明朝灭亡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动议“跑马圈地”。清廷于顺治二年(1645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凡明藩王府田产、家产等皆可由八旗将士跑马圈占。因卫辉离京城遥远,京城来的王爷便将潞王府雕花门窗等精致物件和贵重木料悉数拆下,走水路运往京城,其他砖瓦料石等笨重之物就地贱卖。

从顺治五年到顺治七年的两年时间,潞王府928间房屋被拆殆尽,其中包括望京楼上做工精美的五间“崇本书楼”大殿。所幸,望京楼高大坚固,拆除实在艰难,才得以保留下来。


编辑:杨岚

关键词:望京楼 潞王 风雨传说望京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