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董晓波:文化话语权事关国家安全

2018年06月21日 16:46 | 作者:董晓波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晓波

中国进入了逐渐强起来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维护全球语境下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凝聚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国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无疑具有战略价值。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当今世界,国家安全已不仅仅囿于政治、军事安全等传统领域,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亦成为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传统安全领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紧密联系,二者相互配合、动态作用,才能保障国家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安全需要。

作为一种国家力量,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自主提出、表达、传播本国文化话语,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主导本国文化发展,维护本国文化权益和根本利益的权利和权力。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意识形态之争,领土有界线之隔,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却没有国界边疆之防。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主导着全球语境下的文化话语权,凭借国际体系、传媒优势和技术优势,借助文化的市场准入,为价值观准入开道,将本国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作为流行的文化产品来推广、消费,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渗透。

如今,中国进入了逐渐强起来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维护全球语境下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凝聚价值共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

第一,要善于应对不同文化话语权的挑战。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今世界,国际文化交流交往呈现出丰富多彩而又相互激荡的图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文化话语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促进文化发展、保护经济利益、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还存在文化霸权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咄咄逼人,企图运用强大的文化话语权对其他国家文化进行渗透、干扰、压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潜藏着意识形态的暗战,思想文化交锋也已成为文化话语权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文化话语权的斗争中,坚持合理、合法、合情的辩证统一,通过积极的准备与斗争,争取于己有利的局面,在价值观冲突与话语权角力中保护、巩固我国的国家文化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要发挥我国文化话语权的独特优势,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话语创新。

作为世界文明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更不能缺少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新时代中国硬实力的提升为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增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促进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重要国策,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建设布局的重要一维,这是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契机。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和传播文化话语,善于将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社会吸引力的有效载体,才能进一步发挥我国文化话语权的独特优势。

第三,要牢牢把握现代信息领域的文化话语权。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空间,这一信息集散最快、最多、最复杂的领域已成为文化话语权的必争之地。

中国网民队伍之庞大,网络信息流速之快、数量之多、类型之杂、影响之广,网络与现实生活联系与互动之密切,无一不加剧着掌握和提升网络文化话语权的难度。除此之外,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强大技术优势及其在互联网领域的有利地位,将互联网打造成实现政治目的、增强其全球领导力的工具,在所谓“网络自由”“信息自由”的旗号下,传播、输入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制造文化冲突、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危害极大。

首先,要积极参与网络话语体系的构建。网络话语不仅是人们在网络空间的交流工具,而且是反映舆情和网民心态的重要信息载体。要把握网络话语与日常生活用语的联系与差异,推动话语体系的“新陈代谢”,引导网络流行话语的变动和发展,为增强网络文化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积极设置与引导网络文化议题。通过设置重大网络议题,在信息海洋中点亮聚焦人们目光与思想的灯塔,吸引公众参与健康、积极的话题,引导议题正向发展,以议题为舆论引导的据点,唱响主旋律,传播和放大正能量。再其次,提升网络文化信息的调控能力。加快网络文化安全的机制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摒除有害信息,清除杂音、噪音与谣言,保证网络空间活力,增强网络文化话语权的接受度与实际效果。

第四,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影响。

青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历史发展的重任。当前,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正日渐形成,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网络乱象对青年群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在开放的网络空间,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异质文化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强势推行和广泛传播,并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形成“文化渗透”;一些商业网络平台传播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内容,攻击主流意识形态。如此种种,不仅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而且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并导致青年群体在参与网络公共讨论时呈现出缺乏理性表达的特点。因此,掌控文化话语权,基于生动的社会实践创新话语载体、更新话语体系、把握话语主导,对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第五,要形成具有原创性、自主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意识形态方面文化话语权的形成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前,我国在文化话语权上的不足反映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存在滞后问题。我国近代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百余年历史,曾经学习了大量西方概念和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探索与巨大成就,没办法用西方理论和话语来解释。因此,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当务之急是从对西方理论的“注经”中走出来,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仅是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而且关系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能不能为世界知晓和接受,中国能不能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文化 话语 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