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新闻 会议新闻

“来之能战”靠志气“战之能胜”靠产业

2018年06月26日 12:53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廉维亮)“咱有困难,共产党是真的帮着想办法,干部们把咱家的事放在心上,咱自己也得麻溜地干起来。”25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会第2小组专题讨论会现场,毕京京常委把下乡调研时从老百姓那里听来的话原汁原味地带到了现场。这是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聚宝村农民王洪瑞夫妇的由衷感言。

尽管居住在聚宝村,但长期患病给家庭带来的却是连年贫困。毕京京来到这户农家时,两口子正忙着合计下一步的生产计划。这几年除去参加了村里的合作社,他们还自己养了27只良种羊。生产发展起来了,他们家里的光景也逐渐好转,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已经不是问题,正瞄着致富的小康路奔。

“外扶而自立,自强而脱贫。我这段时间里集中去了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贫困地区调研,看到的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毕京京认为,正是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真情帮扶下,贫困户自身的脱贫内生动力才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扶起来的志气是‘来之能战’的勇气,而瞄准目标、火力全开则是‘战之能胜’的关键。”作为国防大学原副校长的毕京京中将,对于作战攻略十分熟悉,扶贫攻坚战打到这个节点,既是一场火力全开的全面战,更是一场摧城拔寨的攻坚战。“战之能胜”的要诀在于精准施策,找准支撑各地发展的支柱产业。

“调研过程中,我既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看到了那里发展苹果产业和旅游产业增收致富的实践;也回到当年我插队的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如今那里的老乡通过发展特色果蔬产业也富裕起来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毕京京想起的都是当年知青岁月里饿肚子的场景。“当时农民最大的内心痛苦,就是一生求温饱却又一生不得温饱。当年不是吃饭吃不饱,连吃糠吃野菜都吃不饱,不仅灾年吃不饱,丰收年景同样吃不饱。”饥饿和贫困带给人的回忆是永久的,如今实现了温饱,农民们开始向着全面小康加油干。

“在冯庄乡,我随机走进了几个种植户的大棚,用乡音问到的应该是老乡们致富的实情。仅种植大棚香瓜一项,每家每年多则增收4万元,少的也有两万多元,乡亲们找到了脱贫的方向。”毕京京认为,发展好特色产业是扶贫求长效的关键所在,“找到适合当地发展又具备特色的产业是关键之关键,是稳定精准脱贫成效的长久之计。”

“精准脱贫难在产业、艰在产业,希望也在产业。”走的地方多了,毕京京也发现了精准脱贫中产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一说发展旅游都是农家乐,开得多了游客必然分散了;很多地区都发展类似的产业没有特色,苹果种得多了,价格自然也就卖不上去了。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没有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即使实现了如期脱贫,未来巩固成果也面临很大挑战。”

毕京京的提醒引起了参会的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相关部门同志的重视。在回应委员建议时,农业农村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引导各地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密切关注市场信息的新举措,“解决好‘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的问题,引导各地打造出像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洛川苹果这样的成熟品牌,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