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达久木甲常委:关注“边缘人口”脱贫破解政策“悬崖效应”

2018年06月26日 20: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关注“边缘人口”脱贫破解政策“悬崖效应”

——达久木甲常委的发言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集中连片整体深度贫困特征突出,“边缘人口”数量多、比例高。党中央高度重视凉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彝区人民,多次听取凉山工作汇报,今年春节前夕亲临凉山视察调研、寄予厚望。汪洋主席等中央领导也曾先后到凉山视察调研,为凉山脱贫攻坚问诊把脉。凉山各族人民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统揽,下足“硬功夫”、打好“组合拳”,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边缘人口”入贫、脱贫和政策“悬崖效应”问题,需高度重视。

达久木甲

达久木甲常委

一是“边缘人口”数量庞大。凉山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属于“贫中识贫”“穷中选穷”;而临近贫困的“边缘人口”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经济收入、住房条件、生产资料等方面基本没有差别。按照2016年3100元脱贫标准,全州约有96万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低、发展能力弱,极易因灾、因病陷入贫困。

二是“边缘人口”扶持政策不足。绝大多数“边缘人口”居住在交通条件极差、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产业发展滞后的边远地区,虽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样享受了交通、教育、通信、安全饮水等普惠政策,但不能享受产业发展、金融扶贫、安全住房、培训就业、易地搬迁等特惠政策。据调查,全州还有11.39万户、42.54万“边缘人口”享受不到建房补助政策,虽“住有所居”,但“住得还很不安全”。

三是“边缘人口”制约脱贫成效。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的政策越来越好;虽然州、县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边缘人口”的扶持力度,但困于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边缘人口”未能享受特惠政策,产生政策“悬崖效应”,“边缘人口”贫困现状难有实质性改变,极易造成新一轮贫富差别,存在群访、集访、越级访等潜在风险。

为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议:

第一,拓展精准扶贫对象范围。将“精准识别”拓展到集中连片整体深度贫困地区的“边缘人口”,从中央和省级层面设计、制定区域性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补偿、水电等资源开发特殊政策。在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给予“边缘人口”安全住房、劳务培训等政策倾斜,构建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边缘人口”同步攻坚、同步脱贫的格局,确保集中连片整体深度贫困地区整体脱贫、稳定脱贫和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在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中,免除或降低州县分担比例。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等财政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逐步提高贫困地区人均财力、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增强地方政府对“边缘人口”的扶持能力。

第三,创新实施帮扶特惠政策。一是将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产业扶持基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四项基金”向“边缘人口”覆盖,建立“四项基金”限时足额补充机制,发挥其在解决贫困群众现实困难、长远生计中的特殊作用。二是制定劳动就业、文明示范、计划生育等鼓励政策,支持“边缘人口”以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参与产业扶贫,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在下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将“边缘人口”作为随迁户一并纳入,给予适当低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的资金补助。

第四,健全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优化统筹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工商联、群众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定向或包干等方式加大对“边缘人口”的帮扶力度,深化政协委员“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帮助“边缘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