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07月06日 09:41 | 作者:何国辉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157973

资料图

1. 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产业格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增速逐渐下降,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异军突起;在增长方式上,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区间,正在由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在经济发展新时代保持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就必须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趋势为遵循,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保证中国经济跨越新关口、迈向新台阶。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总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要对这些要求和期待做出回应,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逐步解决经济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指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今天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物质保障和生产力基础,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形成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实践要求,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 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强调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复杂关系,特别是经济发展中的“虚”“实”关系、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内外关系,最终形成协调整合、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经济格局。

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中的“虚”“实”关系。所谓“虚”“实”,指的是以金融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以虚拟经济为保障,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始终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处理好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平衡关系。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是指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优化经济的空间布局,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城乡关系方面,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加大力度支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要处理好全面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体系,是一个合作共赢、高度包容的体系。因此,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高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自主发展,既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又要在核心技术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将两者紧密结合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之中。

3. 以创新驱动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持久活力。坚持创新驱动是维系我国经济体系持久性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障,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构创新驱动的制度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切实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必须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企业实现引领型发展。

二是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形成创新创业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性的重要战略资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要依靠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需要各类高素质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创新氛围。

三是要完善科研创新的产业孵化机制。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需要大量的财力和智力的先期投入,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设计、基金保障和组织机制,不仅要在科研中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更要使这些技术得到很好的运用,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提供有力支撑。

4. 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宏观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要展开如此庞杂的系统体系建设,一定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

要把握好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与防范风险的辩证关系,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良好运行必须依赖各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同时必须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风险。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制度,培育和提升各类经济主体的竞争力、创造力,激发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现代财政制度和经济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只有系统把握市场活力和风险防范的辩证关系,在制度设计上通盘考虑,才能保证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精准。

要把握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的辩证关系,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的特点,有助于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助于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有助于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失灵,因此必须创新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

(作者:何国辉,系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经济体系 现代化 发展 经济 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