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减应减之负 担应担之责

2018年07月09日 10:38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这次会议是对我们工作的充电加油……”7月6日,在以“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为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到会介绍情况并与委员互动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这句形容,让人联想到另一句话:“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加油。”

对车子来说,货是负担,油却不是。对学生来说,什么叫负担?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宝生部长就曾作出回答:“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此次会上,王欢委员也提出,“学生为学业进步必须付出的努力不能减,而违背教育规律和成长需求的课业负担必须除。”

卸货、加油,是为了让车子跑得更快、更远。同理,减负、增效,也是为了让学生持续保有对学习的热爱。

教育是一个宏大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下了这样的定义:“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但在词典之外的现实当中,社会生存压力和由此产生的焦虑,通过分数—升学—就业这个传导圈,传递到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中。不少委员认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大的环境造成的。减负不是教育一家的事,更是全社会的问题。退一步想,如果各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差距没有太大差距,家长也不会焦虑地去筹划让孩子学什么专业、上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

C20180707002-zx3

唐江澎委员发言 人民政协报记者 贾宁 摄

认识到问题不断出现的同时,要看到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解决问题的智慧也在与日增加。正如唐江澎委员话语中蕴含的教育者担当,“愿不愿意给学生减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能不能给学生减负是我们的本领和能力。”

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来自教育各条战线的与会者对于负担的认识、现象和形成的原因,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但对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应朝着什么方向减负增效,大家存有着方向性的共识:提高分数、追求升学率不是目标,立德育人,提高综合素质才是;题海战术不是内容,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才是;“超纲”学、重复学不是形式,以兴趣为基点,主动学、广泛学才是。这正和戴立益委员的观点不谋而合,“减负就是把真正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事实上,不仅是学习的主动权,包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图纸,都应该握在孩子自己的手心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教育 学生 减负 减应 应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