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列车控烟不能只靠乘客"单打独斗"

2018年07月15日 17:24 | 作者:李英锋 |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2017年6月,因在普通旅客列车上遭遇二手烟,大学生李华(化名)将哈尔滨铁路局(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索赔购票款102.5元,同时要求取消有关站台及该趟列车内的吸烟区、拆除烟具,禁止在上述区域吸烟,并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元等。6月25日下午,北京铁路运输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铁路局在相关列车上拆除烟具,取消吸烟区。(6月26日《新京报》)

李华凭一己之力告赢了铁路部门,用司法手段明确了铁路部门在相关列车上的禁烟义务,展现了针对“二手烟”的危害维权的决心和韧劲,值得点赞,令人欣慰。该案作为乘客以“二手烟”危害为案由起诉铁路部门并胜诉的第一案,堪称一个里程碑,具有禁烟控烟标杆意义,也折射出了司法部门的态度,给民众带来了控烟维权的信心和希望,然而,一个人、一起诉讼、一辆列车所产生的控烟效果和影响力毕竟有限,维权范围窄,即便能够产生一些鼓励带动作用(比如,其他乘客也仿效李华提起诉讼),带动过程也是缓慢的,缺乏普遍强制力、约束力,另外,由个别公民承担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列车控烟维权的成本也有失公平。

列车“二手烟”的危害不容小觑。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控烟协会秘书长崔小波表示,吸烟所产生的烟雾是非常细微的颗粒物,甚至比PM2.5还要小,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在36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内点燃香烟,烟雾会飘散到所有角落。对于列车来说也是一样的,吸烟是人为造成PM2.5浓度的升高”。去年,记者曾在1461次列车和K1024次列车实测过二手烟的污染数据——1461次列车发车时,记者所在的硬座车厢PM2.5为186.54,当有人在吸烟区吸烟时,车厢内的PM2.5升至380.76,空气污染浓度翻倍;而K1024次列车发车时硬卧车厢内的PM2.5值为61.12,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良好,但吸烟区有人吸烟时,硬卧车厢内的PM2.5值均保持在150左右,空气质量级别为“重度污染”。显然,列车吸烟区的二手烟污染了整个列车的空气环境,等于将车厢内所有乘客置于重度雾霾中,给乘客的健康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威胁、伤害。

防控列车的吸烟危害,属于社会责任,不能只靠个别乘客的“单打独斗”。 首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明确规定,承运人要确保、维护车厢的良好环境,铁路部门张贴在列车上的安全须知也明确记载“禁止在列车各部位吸烟”,显然,铁路部门应该正视民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正视吸烟行为对列车环境造成的危害,以更严格的标准来执行相关规定,兑现承诺,主动自觉地在列车上全方位禁烟,为乘客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列车吸烟的侵害主体是公众,列车禁烟的受益主体也是公众,列车禁烟具有公益性,如果铁路部门控烟不力,消协、卫生部门等有必要提起公益诉讼。第三,列车属于封闭的公共场所,有关地方、有关部门在制定或完善有关控烟的法律法规时,该把列车列入禁烟场所,明确监管部门、防控措施和违禁的法律责任,这样,列车控烟就有法可依,就成了刚性法律义务,就更有执行力,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列车 吸烟 控烟 乘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