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记事

2018年07月16日 08:39 | 作者:张迎春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金钥匙”打开幸福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记事

领到2500元工资,获得优秀员工奖金,被定为带班经理培养对象,有望申请公租房……这几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安居尔快餐店工作了一个月的买买提力·热合曼夫妇遇上一连串的好事,他们高兴地打电话告诉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感谢党的好政策,也谢谢驻村工作队送我们出来,家里的好日子开始了!”

2160731

买买提力夫妇来自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吉格代力克巴格村,他们是新疆实施的喀什地区10万人转移就业的受益者。“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驻巴楚县的5个工作队,把稳定就业作为促进脱贫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精准复核、一户一策,全力争取各种就业机会、就业岗位,通过转移就业再塑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帮助数百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脱贫增收。

“紧握就业‘金钥匙’,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这是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自治区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奴尔泰·叶捷别克的工作要求,也是全体工作队员的决心!

走出去 天地宽

买买提力两口子上班一个月拿到5000元工资的消息很快传到家乡,点燃了乡亲们“走出去”的热情。

“我愿意去!听说那里工资高,还能学到厨师手艺……”6月27日,在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吉格代力克巴格村,面对前来征询用工意见的工作队员,贫困户亚森·阿布拉连声答应。第二天,他和4位村民来到巴楚县一家单位的食堂工作,工资每月2000元、月休两天。“我一定好好干,为两个孩子上大学多赚些钱。”亚森暗下决心。

他知道,自己曾错失过好机会。3个月前,工作队经过精准研判,认为亚森外出就业条件合适,几次推荐他到县上工作,他却不答应。世代靠土地为生的农民,不愿离土离乡是一种思维定势。通过入户走访和反复调研,奴尔泰·叶捷别克说,改变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输血”为“造血”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急不得,必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发自内心愿意就业。

工作队员结合县上实施的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政策,对村里其他符合条件的村民做工作,“你们到县城上班每月至少赚2000元,年底全家每个人可以拿到奖励1000元,一年你就为家里增收近3万元……”5个人愉快地到县城一家单位食堂报到,如今月工资都在2500元左右,其中有一位当上了厨师,月工资超过4000元。

把“走出去”的村民请回来,在村民大会上说见闻、讲体会。乡亲们看到变化,“走出去”的愿望从心里迸发出来。截至6月中旬,仅吉格代力克巴格村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已有123人走向上海、厦门、乌鲁木齐及巴楚县参加了培训和就业。目前全村在各种岗位就业160人,预计今年就业收入超过120万元。

5月10日,村里开大会为12位赴乌鲁木齐工作的村民送行。奴尔泰·叶捷别克说:“既然去工作就要坚持下去,只要真正扎下根、命运就会改变!”一个月后,买买提力夫妇明白了这番话的深意:如今他们不仅适应了新工作,还爱上这座城市,计划好好打拼,把孩子们也接到乌鲁木齐读书……

“走出去”为贫困群众插上梦想的翅膀,催生奋斗的力量。恰江村村民阿布都艾尼·木沙初到浪莹服饰有限公司上班时觉得男人干缝纫很丢人,可很快发现自己干这行有天分、一学就会,现在已经迷上服装设计,打算将来在村子开个工作坊。

外出就业,有一技之长是关键,而语言不通是“拦路虎”。针对当地群众大多不懂普通话的情况,各驻村工作队纷纷开办夜校,工作队员轮流当教员,学说普通话蔚然成风。恰江村专门开设了农机维修、蛋鸡养殖等技术培训班,吸引了大批村民,下班上夜校成为各村的风景线。

引进来  很幸福

6月9日下午4时,阿亚克喀拉库勒诺村占地500平方米的卫星工厂里一片忙碌。100多位女工坐在排列整齐的缝纫机前,她们低埋着头、紧盯机针,一串串芭比娃娃裙子像彩色小河一样从指间“飞”出。“在家门口上班很幸福,既有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30岁的祖热古丽·卡热抬头笑着说。

为了帮助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开办卫星工厂、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纺织业、特色林果业、肉鸽养殖业、建筑劳务业等,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工作队驻阿亚喀拉库勒诺村第一书记、队长高远涛介绍说,该村流转给种植公司4712亩土地,42位村民“变身”公司员工负责田间管理,每亩地一年管理收入140元,年底还有绩效奖励。5月初正式运营的卫星工厂,目前就业人数113人、辐射附近7个村,3个月内实习培训期每人平均工资在500元以上。

“5月份我的工资是535元,6月份技术更好,差不多有1000元。”谈起上班生活,祖热古丽眼睛里亮亮的。她说,几年前离婚后带着孩子回到村里,一面照顾年迈的父亲一面种家里14亩地很辛苦,一年也挣不到1万元。今年年初把土地流转出去,收到流转费和地力补贴7980元,当上种植公司管理员负责50亩地,会有7000元收入,再加上在卫星工厂的工资,几项算下来年收入能超过20000元。“父亲现在安心在家休息,他常说,是工作队让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扶贫思路“活”为先。各工作队因地置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拉动农民就业:驻吉格代力克巴格村工作队利用村民闲置空房开办了两家家庭缝纫厂,并联系好企业订单,组织贫困妇女培训、技术熟练后上岗,平均每月每人增收1000元。驻叶砍买里斯村工作队帮助全村流转4000多亩土地后,联系周边几个砖场,安置近20位村民就业……

大人出门上班,家中4岁以下、不能上幼儿园的孩子怎么办?这个一度困扰村民就业的大问题,被吉格代力克巴格村工作队破解了——创办“童星家庭托幼所”,聘请有经验人员专门照管4岁以下幼儿。村民们趋之若鹜,就业热情高涨。各工作队也相继开办“托幼所”,为村民解除就业后顾之忧。

促创业 圆梦想

7月1日,硝迪盖托格拉克村贫困户热合曼·达吾提家的商店开张了。紧挨公路的一间小屋粉刷一新,货架上摆着各种食品、日用品。右脚残疾、装着假肢的热合曼穿着崭新的白衬衫招呼来往的乡邻们。

在家门口开商店是他多年的愿望。因为肢残不能重体力劳动,多年来他只能在家照看孩子,妻子在10亩地里耕作,全家年收入不足1万元。他一直想靠双手改变家庭面貌,向自治区政协机关工作队驻该村第一书记、队长邓泽瑞说了这个想法,“好样的,我们支持你!”工作队员帮他跑手续、找货架、联系供货商……热合曼非常感动,决定在党的生日这天开业。“没有党派来的工作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把商店开成大超市,早点甩掉贫困户‘帽子’。”

自治区政协机关“访惠聚”各支驻村工作队注重扶贫扶志,鼓励村民积极创业、实现梦想。工作队在各村村委会沿街“旺地”盖起门面房,村民们开起超市、美发店、小吃店……个个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座落在叶坎买里斯村村委会对面的“买买提依明的皮鞋店”生意不错,店主买买提依明·吾斯曼的月收入超过2000元,妻子还种地、卖冷饮,一家人日子让人羡慕。可是之前,身体残疾的他和聋哑妻子、3个孩子靠补鞋、种地为生,全家一年的收入不过8千元。“是工作队帮我有了赚钱养家的本事。”买买提依明一辈子都铭记这份恩情:自治区政协机关驻该村工作队副队长王新庄送他去县城学做皮鞋,帮他办营业执照、租门面、粉刷店面,还垫资为他买做鞋的原料……皮鞋店一开张,他的好手艺传到四邻八乡,生意很快“火”起来……

“金钥匙”闪耀着金色光芒,为村民打开了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大门。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工作队 村民 区政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