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手足口病多发季 如何预防?

2018年07月18日 14:46 | 来源:山西晚报
分享到: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少家长带患儿就诊,在确诊手足口病后都不知所措。近日,记者从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本月,手足口患儿人数较上个月有所增加。那手足口病是什么?它是怎么传播的?该如何预防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太原市妇幼保健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燕华。

A、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郭燕华介绍,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但今年7月,半个月的患儿数量已经和6月份的人数大致相同。“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郭燕华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 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如果小孩患了此病,父母们在照顾小孩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在接触小孩后,替小孩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因为患儿的粪便也会传染病毒。

小儿手足口病不是什么大病,只要及时治疗,护理得当就会很快康复。

B、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泡,痛感明显,这些水泡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皮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褪。郭燕华表示,“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脑部、肺部和心脏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对于已经得了手足口病的患儿首先应该到医院确诊,让医生鉴别属于轻症还是重症,进行对症处理。患儿饮食上应该注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最好选择流质食物,多补充维生素。护理方面注意给患儿及时退烧,还要多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肢体阵发性抖动,或者烦躁不安等情况,就要警惕病情恶化,需及时到医院救治。

C、同一名儿童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无论宝宝以前是否得过手足口病,可都要特别注意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D、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主要还是注重卫生。”郭燕华表示,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好办法。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或环境进行传播。所以,家长在照看宝宝时要注意:

1、 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

2、 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3、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

4、 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

5、 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另外,家长可以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鉴于手足口病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EV71病毒为主,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非常经济的重要武器。“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郭燕华说。

编辑:赵彦

关键词:手足口病 多发季 如何预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