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对“高考炒作”,理当动真格

2018年07月25日 15:13 | 作者:尚凡 | 来源:红网
分享到: 

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在其官网发文称,该市高新第一中学违规炒作高考升学率、高考成绩排名,对该校违规炒作行为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取消其全年教育系统所有评优选先资格。(7月22日《华商报》)

从去年起,针对高考炒作乱象,教育部强令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高考;但西安高新一中却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严令,置若罔闻,利用中考招生咨询会之际,对该校今年的高考“业绩”,进行炒作,受到通报批评等处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同学校之间,由于办学历史、所处地理位置等条件的不同,生源条件也自然存在差异;而忽略了差异,单纯以“高考分数与升学人数”来进行对比,显然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向社会发出错误信号。

高考虽是检验高中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若能取得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作为办学者,理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不足,与兄弟学校的优势所在,取长补短,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促进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

在教育部“禁令”颁布之前,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许多高中不惜投入巨资,占领相关新闻版面,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查找自己的亮点,用模糊语言,纷纷标榜“自己是第一”,混淆视听,给教育文明形象抹黑,也引起群众的反感。

高考炒作,从表面上看是在宣扬学校的业绩,展示自我“教学有方”,其实质则是在进行自我吹捧,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优生前来就读。而且宣传过程中,往往会夸大自身成绩,掩盖问题与不足,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贬低或伤害兄弟学校。高考炒作现象,折射出的是办学者“投机取巧”的心态,伤害了教育的和谐,人为地制造着整个社会对子女未来的“焦虑心理”,体现的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背离了办学的正确方向,更是与全面育人与素质教育的观念背道而驰,所以理当叫停。

“禁令”颁布,有效地遏制了高考炒作乱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学校自以为“风头”已过,投机取巧的心态又开始死灰复燃。

面对又将“露头”的高考炒作乱象,教育主管部门勇于担责,坚持用规则对其说“不”,理当点赞。不过,要治理高考炒作乱象,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久久为功,实行“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惩处一例,以警示社会,引领各高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惩治诸如高考炒作等乱象,不是一纸禁令就能解决问题,还需主管部门拿起“规则”武器,敢于动真格,方能将这些乱象稳步铲除,使教育事业能够有序、和谐发展。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高考 炒作 学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