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程建平:高等教育40年 从精英化到大众化

2018年08月01日 09:27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记者: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确定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思路,随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这期间,对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程建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有需求、有愿望想要上大学的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基本都可以满足“上大学”这个愿望。

与之相应,大众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投入、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也因此,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在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国家始终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部本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狠抓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教学名师奖”的表彰,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20条具体要求。这一系列举措,在高等教育战线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国际化是改革开放在科学研究发展重要阶段的显著特征。您也有出国访学的经历,对比当年,现在的中国科研在国际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程建平:1996年—1998年,我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做了两年高级访问学者,那是德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所之一,汇聚了世界各国优秀的科学家。在跟他们接触过程中,我不仅学到到了世界先进的科研知识和理念,还有严谨务实的科研方法和工作作风,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人严谨的做事风格,这对我影响颇深。在德国的那段时间,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科研水平,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我国的差距。

40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体制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人很聪明、能吃苦。但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我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还比较欠缺。

过去,我们的科技发展比人家落后,办法就是“拿来主义”,学完以后模仿再提高,一直跟在人家后面跑。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对科技的投入的增加,我国的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当然,总体上来说,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了半个身位。就像奥运会田径的比赛项目,虽然有像刘翔110米跨栏的冠军项目,但是整体上我们还是处于追赶状态。

记者:4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带动了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地位也提升了。这方面有哪些表现?您的切身感受是什么?

程建平: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在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学排行榜单上可以发现。

在我看来,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高低在于他培养的人才能否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支撑了国家的高速发展,所以,目前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一定要跟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记者:跟您一起上大学的那批同学,应该已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如何看待你们那代人的使命?

程建平: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无比庆幸自己能够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从心底感激国家对我们的培养,也格外珍惜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机会。我们那一批同学,目前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有人在学术科研上颇有建树,有人担任政要主政一方,还有在商业上的成功人士。应该说,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时代使命,对于现在来说,就是要培养目前国家发展急需的人才。

编辑:位林惠

1 2 3

关键词:大学 教育 高等教育 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