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生命禁区的生命礼敬

——探访中国海拔最高地市级医院的援藏医疗队

2018年08月08日 17:20 | 作者:吕诺、王沁鸥、吴瑞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拉萨8月8日电题:生命禁区的生命礼敬——探访中国海拔最高地市级医院的援藏医疗队

新华社记者吕诺、王沁鸥、吴瑞

“手术成功了。”援藏医生班允超走出手术室轻声说道。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24小时内吸着氧完成两台颅脑手术的他,已是精疲力竭。

那曲市人民医院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市级医院。班允超参加辽宁省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以来的第33台手术,又一位藏族兄弟奇迹般生还。

“托其切(谢谢)……”患者的女儿泣不成声。

患者家属恭敬肃立,一齐向班允超鞠躬,摊开双手,并伸出舌头。

班允超的双眼也湿了。进藏9个月的他明白,这是藏族同胞表示极为尊敬的崇高礼仪。

那曲所在的羌塘高原被称为“生命禁区”。这里高寒缺氧,8月初仍透着凉意。在那曲市人民医院,新华社记者探访了这支来自辽宁的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手术室昼夜不熄的灯光,ICU惊心动魄的节奏以及藏族同胞感恩的目光和淳朴的话语,记录着一个个攸关生死的日子,谱写出一曲曲礼敬生命的壮歌。

拼尽我全力,为了隐约的生机

“做。”班允超对藏族助手朗觉医生说。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患者一切指标都宣判着几无生机,不做手术很快会死亡,开颅之后也可能井喷式出血……班允超没有犹豫,挽救生命的时机稍纵即逝,为什么不拼一下呢?!

“请救救我的父亲。”患者女儿哭着说,“有你们援藏专家团队,我们愿意冒这次险!”

班允超更坚决了:“当时我刚做完一台手术,很累。可是,不能辜负藏族同胞的信任,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患者颅内正快速出血。医院新购置的神经外科显微镜还没运到,只能冒险凭肉眼探查止血,手术风险很大。班允超深吸几口氧气,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这是一例罕见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做了10个小时,班允超的手术帽已经湿透,前胸后背全是冷汗。

“班医生曾在16天内做了6个通宵10台手术。”朗觉说,“跟着他,我学到了医术,更学到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再多做一次,不抛弃不放弃

“大家别放弃,还有一丝希望!”急诊科援藏医生杨琳说。

其时,抢救已持续1小时,肾上腺素使用9支,心脏除颤10次,均已超出常规。能做的都做了,患者家属也心灰意冷了。

这名患者是因突发胸痛前来就诊的。刚进抢救室就心跳骤停,随后意识丧失,瞳孔散大……

一项项抢救治疗措施紧张有序地执行。患者偶尔出现一两次心跳,很快就消失了。

杨琳说:“哪怕患者对抢救有一点点微弱回应,我们也有责任再救一次。”

在第11次除颤后,奇迹发生了:病人恢复了自主心律!病房里响起一阵惊叹。

如果不是再三坚持,如果除颤少做了一次……

“不放弃。”杨琳说,“医生必须对生命负责到底。”

“没想到,你们让他起死回生……”藏族患者家属捧上洁白的哈达,“他这次生命是你们所赐!”

援藏的礼物,收获比付出更多

从急诊接诊、放射线检查、手术室手术到ICU接续重症治疗,每一次与死神的较量,都是援藏医疗队员和本地医生饱含深情的生命接力。

2017年7月,那曲市人民医院在辽宁省援藏医疗队帮助下建起ICU科室。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ICU,让许多重症手术在藏北高原有了可能。

谈及援藏感受,ICU科室主任李青栋说:“我的儿子和论文,都是援藏的礼物。”

李青栋夫妻俩早想再添一个孩子。去年11月,他刚进藏工作便得知妻子终于又有了身孕。

“老婆是高龄产妇,我该在她身边好好照顾。”李青栋很愧疚,“ICU每天都在救命,我做不到‘不负使命不负卿’啊。”

5月的一天,李青栋接到电话——怀孕刚30周的妻子情况不稳定,医院建议剖宫产,否则母子都有危险。李青栋赶忙买了那曲去往拉萨的火车票,准备到拉萨乘飞机回沈阳。

那3个多小时的车程,是他有生以来最漫长的旅途。就在这趟火车上,手机传来断断续续的画面以及婴儿的啼哭声。

微信视频中,看到早产近10周、比一根圆珠笔长不了多少的儿子,李青栋热泪奔涌,百感交集……

返家照顾妻儿期间,他还做了科研:“我儿子出生时患有脐带囊肿,发病率在全球是二十万分之一。我记录了他的全部病历,准备再发一篇论文。这也是援藏的收获。”

付出很多,但觉得收获更多。辽宁省医疗援藏领队、那曲市人民医院院长马灵斐说:“我们要给生命最崇高的礼敬。每当挽救了一个患者,那种满足、欣慰和职业成就感,拿什么都换不来。”(完)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生命 援藏 手术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