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河北省政协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专题协商综述

2018年08月13日 08:10 | 作者:任会君 高新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企业技术创新“加油”
——河北省政协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专题协商综述

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河北来说,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河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接连发力,年初,省政协党组将其列为年度工作要点,纳入专题协商计划。

B20180813001-zx8

调研组在沧州市经济开发区调研

省政协从未搞过类似协商,省政协主席叶冬松明确要求,积极探索,为省政协协商民主开展提供可借鉴的做法经验。担纲此任的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着急,但没马上启动调研,历时近两个月认真制定方案。经过与政府部门、党派团体、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对接,然后组建1个综合组和9个专项组,100多名调研人员分头开展了两个多月实地调研。

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调研内容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企业创新政策落实情况、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及创新人才情况和需求等11个方面。各组负责人均是所调研题目的专家或行业工作人员,并吸收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党派团体、工商联参与。每个调研组都制定出详细调研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座谈协商、专家问计、企业问卷、典型剖析等形式开展调研。

B20180813002-zx8

调研组在沧州市盐山县调研

历时4个多月,1个总报告、9个分报告出炉。有数据、有分析,报告直面问题,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7月25日,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一起,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与科技、工信、发改、教育、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为促进提升全省企业技术能力献计献策。

■强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

企业是创新主体,而企业家有没有创新意识,决定了企业是否走创新之路或走什么样的创新之路。

协商会上,有一位特殊人员。她是来河北发展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封昌红。作为企业家代表,封昌红从工业设计角度看到,河北一些企业对工业设计认知还停留在产品外观设计阶段,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还没有形成,在产品的各个环节植入工业设计先进理念、方法和实践应用不足。

当下,工业设计由“产品”到“系统”,覆盖“服务”与“体验”,已形成产业发展全链条覆盖新思维。封昌红认为,河北工业设计产值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行业发展路径有待突破,应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封昌红所言创新意识薄弱有一定代表性,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也能得到印证。参与调研的河北省青年联合会专项调研组,共发放500余份调查问卷,对资料分析发现,被调研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85.37%的被调研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额占企业经营收入的比例低于10%,并且企业现有技术与市场匹配程度不高,导致大多数企业很难快速形成竞争优势。另外,企业研发中心不仅自有率低,而且层次不高,诸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政策再好,观念不变,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协商会上,委员们普遍认为,要解决好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问题,引导全省干部和企业家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增强危机感和主动性。同时,党政部门应帮助企业解决好共性问题,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并统筹谋划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区域创新布局。

■破解体制机制上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

2017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79家,是2016年增幅的2.5倍多,总数超过3000家;今年以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000家,总数突破6万家。创新主体可谓“快速增长”,但企业能否真正技术创新,除了自身原因,外界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促进或制约作用。

调研组分析认为,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协商会上,辛集市政协主席陈振居表示,县域企业对人才吸引力弱,对接京津高端人才又缺乏通道,本地大学毕业生大多留在大城市,造成现在企业既缺专家又缺工匠的局面。他建议,党政部门应主动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可以带领企业负责人到高校、科研机构登门拜访,找技术、引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组织高端人才走进河北、走进一线、走进企业。

省政协委员汤炜提出应避免与兄弟省市同质化竞争,突出河北特色人才战略。他建议结合全省各地产业战略性布局,创建具有吸引某些特定技术领域人才的政策,通过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使一些特定人才向河北聚集,促进形成河北现代化产业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要素,而政策环境影响人才在创新中“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作用的发挥,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协商会上,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快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勇于突破,从政策制定的跟跑、并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等一系列意见建议。作为学者代表,河北科技大学教授陈爱祖说,通过调研发现创新政策需要进一步精准,进一步挖掘政策“含金量”。在逐年提高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基础上,陈爱祖建议提高科技资金的精准度,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金,优化“资补奖”投入结构,逐步减少前期无偿资助比重,加大事后补贴和奖励比重。

再强大的人才支撑,再好的政策环境,最终要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否则创新就是一纸空文。省政协委员王延杰表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应打破传统的“唯著作”“唯论文”评价机制,注重向企业应用技术研发倾斜,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密切合作、联合攻关,改变各自封闭运行状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水平。

■促进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就企业技术创新来说,京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河北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河北借力京津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在北京技术输出合同交易额中,河北仅占5%。“促进京津技术河北转化”成为委员们热议话题。

对于如何用好京津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关键要在破解成果转化难题和突破制约瓶颈上下功夫,着力打通“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省政协委员张永强分析,企业孵化水平不高、技术转移承接能力弱、技术交易市场不完善等因素,成为制约京津成果河北转化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方面,张永强建议,建立一体化的京津冀技术市场,把京津作为河北技术转移的策源地和重要源头,按照“互联网+技术转移”模式和统一“交易规则、服务规范、信息标准”的要求,加强与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技术转移、投融资、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的协同互动,构建全链条、多要素的线上线下协作网络。

除了加强省内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整体布局、提高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程度等建议外,省政协委员范社岭提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他建议京津冀三地按照协同创新目标定位,统筹布局创新平台,避免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促进创新资源有序流动、优化配置,并且三地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应主动对接,建立会商协作制度,形成定位科学、布局合理、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协同创新格局。另外,加快完善联通京津冀、覆盖全域的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中心建设和科技金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科技服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专题协商的全国政协委员武义青表示,京津科技服务业发展全国领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不仅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全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都有重要意义。他建议,深化主体协作,通过产业政策指导、龙头企业带动、企业集群集聚、重点项目联合,整合京津冀科技服务企业生产价值链条,搭紧投入产出联系,深化企业家分工协作,实现三地科技服务业群落式共生,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河北科技服务业经营水平与绩效。

进一步深化“双创双服”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推进科技市场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委员们结合调研,讲得深、议得透,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贡献智慧。

“发言真知灼见,聚焦问题,所提的建议措施很实在,听了很解渴。”副省长徐建培带领政府部门参与协商。他说,大家讲的既有供给侧的,也有需求侧的,每一个发言都有血有肉很丰满,综合在一起构建起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他表示认真研究吸收意见建议,转化为责任、转化成任务、转化为措施。

叶冬松强调,委员们要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河北转型升级实际,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继续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献计出力,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聚合力,围绕增强创新动力作贡献。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企业 创新 技术创新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