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自信铸就风雨时

2018年08月17日 08:25 | 作者:张西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谈自信是轻松愉快的,且容易做出信誓旦旦的表态和承诺,或许也不会去深究细想为什么走进新时代还要反复强调“四个自信”。而当风雨袭来,暗流汹涌,又有大洋上的台风登陆,已有的堤坝面临强力冲击,人们才顿悟这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理论课题,不能只停留在会议中、书斋里、课堂上,而要在斗争的风暴潮中学习感悟“四个自信”的本质和真谛,在各种矛盾交织的漩涡中磨砺“四个自信”的坚韧定力和信仰。

这不禁使人想起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在强敌进攻面前,党内有些同志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低谷中又密布着疑云。为此,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当时的斗争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科学提出革命力量虽被削弱却会很快发展,对反革命力量要透过现象看实质,外国列强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实质上这是逆流开始下降,新的大潮开始复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以“星火燎原”的著名论断,表达出了他对正在探索中的理论、道路并最终夺取胜利的高度自信。

历史是一面镜子。90年前,在革命遇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出现悲观情绪,至少反映出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学习问题。毛泽东指出,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有的人在讲堂上或在书本中,尽管讲得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这就证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就是它的奥妙所在。二是思想方法问题。当时红军中的一些人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毛泽东告诫大家,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三是信仰问题。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一些人之所以会在一时气焰嚣张的敌对势力面前感到悲观、彷徨甚至动摇,就是还没有确立或尚未坚定革命的信仰。相反,毛泽东却以诗人的浪漫抒发出他心中的理想愿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走过近百年的战斗历程,新中国也即将迎来70年华诞,改革开放也创造了40载春秋伟业。放眼神州,就如方志敏就义前所预言的那样“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当然,这与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毕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应看到,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就当前状况来看,国际政治气象变幻莫测和世界贸易晴雨表失序、失衡、失常的现象愈演愈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潮汐和经济领域的风浪相互推波助澜,国内深化改革的艰巨性、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各阶层人员思想的多样性、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这一切更加证明了习近平同志的预见,民族复兴的伟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强调再学习再认识“四个自信”更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这种再学习再认识,必须要和重温党史、军史、新中国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回望走过的路从不平坦,经历过的风雨险象环生,遭遇过的危机更有天塌地陷之势。人们也曾有过一度的疑虑、忧怨和失望,但最终都从党的身上看到了力量和希望。这个党为什么能够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置死地而后生,就在于有“四个自信”的强力支撑。这绝不是自欺自誉的思想盲从,而是跨过千山万水,冲破千难万险,历经千锤百炼得出来的必胜信念,由此入手再学习再认识,就能温故知新,以史为鉴。

这种再学习再认识,一定要和深刻辨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结合起来。我们完胜了烽火燃烧的“热战”,也历经了剑拔弩张的“冷战”,但较少经历高强度、宽正面、深层次的“贸易战”。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其实质都是政治较量和战略博弈。联系既往和现实的斗争实际再学习再认识,想想百废待兴重塑中国的自信,“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想想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自信,“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些极限恫吓最终都以失败收场,难道今天的我们不该有比过去更强大的自信吗?

这种再学习再认识,还要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做到入脑入心。置身风雨泥泞中,才知崎岖路难行,一旦浪漫的光环退去,严峻的现实就将逼近。长征,不只是历史记忆,更是新时代的继续,抵达理想的目标需要艰难跋涉,实现梦想唯有奋斗不止。如此这般再学习再认识,就会看到自身思想的差距和理想的基础不牢,需要抓住信仰这个根本下功夫用力气。斗争的哲学只有在斗争中才能掌握,不经风雨又怎么见彩虹!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理当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火箭军政治部原副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学习 自信 风雨 斗争 再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