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打造一支“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

2018年08月21日 10:06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打造一支“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
——全国政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人民政协报记者 包松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背景下,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农业农村短板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引领“三农”工作总抓手。

振兴乡村,需要的是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在乡村映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以说,“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这个队伍既包含着广大各级“三农”干部,又包含着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但与乡村振兴的需要相比,当前“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素质能力不高、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C20180818002-zx1

8月17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人民政协报记者 贾宁 摄

8月17日,全国政协围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议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主持下,来自中央相关部委、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基层“三农”干部代表相聚在全国政协礼堂,同商共议如何加强“三农”干部和人才建设,为乡村打造并留住一支“永久牌”工作队伍。

加强党的领导

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懂农业才能有担当,爱农村才能守初心,爱农民才能付真情。深入到中国乡村的田间地头,才能体会到“一懂两爱”的内涵。

7月上旬,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分成两路,分别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杨传堂、郑建邦率队,在四川、陕西以及山东、江苏进行深入调研,与基层“三农”干部队伍促膝座谈,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做好建言献策的准备。为提高协商质量,会前专门请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委员进行了协商。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中,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无不将其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来抓,很多地方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但在党领导‘三农’工作领导机构设置上,有的地方各级农业农村综合管理部门设置不统一、责权利不统一,难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调研组在地方留意到,我国省级农业农村综合部门大多承担政策研究、综合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等,不负责‘三农’具体工作;有些市县农业农村综合管理部门没有纳入党政机构编制序列,作用发挥有限;再到乡镇农业农村综合部门,工作机构设置又不统一,具体工作难以统筹。

座谈会现场,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委员代表调研组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根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议组织部门牵头,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人社等相关部门参加,着手研究制定一个关于加强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各有关部门分工职责,确保各部门共同推进‘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委员认为,建设“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学完备的体制机制。“当前在脱贫攻坚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事实证明非常有效,建议借鉴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打造‘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升级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协同负责,社会依法有序参与,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归口协调的工作体制。“

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各级“三农”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队伍的作用,毋庸置疑。

然而,仅在调研组所赴的四川,省农业系统工作人员,乡镇一级80.4%学历在大专及以下,陕西省新当选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6.1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4%。管中窥豹,无论在调研中所见还是座谈会所言,各级“三农”干部队伍中,当属基层最为薄弱。

座谈会现场,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和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来自基层,他们的视角注定更具地方实践特色。

针对乡镇干部尤为短缺的问题,蔡松涛介绍,兰考主要强化选派干部的做法,从县直单位选派愿意投身“三农”人员到乡镇一线,充实乡镇“三农”技术干部、管区和包村干部力量。“同时建立多层次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年度考核让选派到乡镇的干部‘能上能下’,在村级组织上则借鉴焦裕禄书记‘四面红旗’的办法,开展‘红旗村’评选,奖荣誉奖绩效,激励村干部比学赶超。”

“要说村干部队伍建设,我本人先后担任村支部书记、社区党委书记、村党委书记,一直被选为村委主任,可以说是党政‘一肩挑’,既突出了党的集中领导,又减少了职数。”在王传喜看来除了培育好现有村干部队伍,还要未雨绸缪,提前着手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从回乡大学生、复退军人、农村“能人”中发展年轻党员,逐步锻炼使用。

在座谈会现场,关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委员不在少数。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条件还是比较艰苦,较之以往,“三农”工作队伍面临着更大冲击、诱惑和挑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信念已不足以支撑他们留在农村,此外“爱”的不“懂”,“懂”的不“爱”现象也十分普遍。

今年两会,来自农业大省山东的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委员,递交了一件《关于加强村两委干部建设的提案》。此次应邀参加座谈会,她再一次就该主题进行了调研和反复思考,认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激励保障为主,探索其经济待遇参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列入省级财政。同时选拨任用机制上,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实行选举聘任,推行五年任期,适当放宽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条件,鼓励大学生、退休人员、企业家、本土乡贤等报名参选村干部。

“严格标准,选优配强,不能因为难选就降低标准。”山西省政协原主席薛延忠委员同样关注村干部队伍建设,但对于选用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问题,他的重点在一个“严”字,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确保那些真正懂“三农”、党性强、作风好的干部作为带头人,坚决防止村霸和宗族等势力进班子。

引导社会人才“回流”乡村

当下正值毕业季,身为老师,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范国强委员自己也不知道送走了多少届毕业生,但有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农业院校克服生源质量低、培养条件差等困难,千辛万苦培养的‘三农’人才却有许多根本不愿意回到农村。”在座谈会上,范国强坦露心扉,据不完全统计,农业院校毕业生在涉农领域就业其实有60%左右,但到“三农”一线工作的仅有20%左右。范国强认为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要振兴农业院校,“根据发展短板,当前亟须在减免农科学费、破解农校实习试验基地缺乏、大幅度提高‘三农’工作队伍回报率上下功夫。”

“不想来、留不住、稳不牢”,在发言中,发出同样的感慨不止范国强。

引起浙江省侨联主席吴晶委员和水利部原部长陈雷委员“共同关注”的,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农村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开拓创新能力的农技队伍,让先进发展理念、农科技术、强农惠农政策在“最后一公里”扎实落地。但一直以来农技队伍因为服务能力不强,创新转化动能不足等原因成为“三农”人才队伍中的短板之一。

在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上,陈雷提出履职能力上要强化培训考核,队伍建设上要提升保障水平,吸引人才上要注重机制创新。

“关键要充分激发农技推广服务的内生动力,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让农技人才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时,能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吴晶看来,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一定要探索农技人员参与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技服务公益性和营利性融合发展。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回流的大军中,委员们也看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归的身影。长期研究我国人口问题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坦言,“这些农民工来自农村,那里有他们的房子和亲人,原本对乡村就有着特殊的情感。只要有优惠政策扶持他们就业,再把返乡创业中的优秀分子充实到乡村干部的队伍中去,一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地方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这些回流人才的重要作用。还是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从2012年起连续7年实施“万名人才回引工程”,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以及返乡农民工中选拔“能人”,成功回引18574名优秀人才回乡任职。

作为平等协商议事的重要平台,座谈会的互动总是热烈。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张志勇委员是个“老知青”,他抓住机会提出了自己的“返乡计划”,“是不是可以考虑让一些单位50多岁就退二线,或提前退休的老同志们有一个发挥余热的机会,鼓励他们下乡任职。”常信民委员来自军队,他则关注退转军人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问题,“这些退转军人思想作风过硬,建议制定退役士兵优惠扶持政策,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创业就业,退役军人的力量就能发挥出来”。

参与会议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委员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在解疑释惑的同时进一步宣传了有关“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出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将鼓励医生、教师、科技、律师、互联网等人才回乡做贡献,同时将继续加强对复转军人的就业培训,在任职学历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调动复转军人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

3个多小时里,14位委员加上两位基层干部代表从不同角度,就“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真知灼见。正如委员们所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也需以问题导向久久为功。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可以想见,未来广大乡村将成为真正有识之士发挥作用的“大舞台”。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农村 乡村 工作队 队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