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金融机构创新“三大平台” 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2018年08月22日 09:44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年,本轮去杠杆周期的关键时刻,如何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同时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成为当前金融机构的“发力点”。

记者近日走访武汉多家企业调研发现,作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浙商银行创新推出池化融资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和易企银平台的流动性服务“三大平台”,通过嵌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提高效率、减少传统融资,逐步将企业财务成本、杠杆降下来。

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末,浙商银行“三大平台”共服务实体企业超1.9万户,融资余额近3000亿元。

“池化”盘活存量资产沉淀资金“动起来”

新兴企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较难获得传统贷款,如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企业,是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浙商银行另辟蹊径,通过“池化”盘活企业的“沉淀”资产,帮助企业降成本。

“我们公司下游多是大型钢铁厂,日常结算大量使用票据,但因为收到和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在金额、时间上很难匹配,所以经常需要将大票换成小票。”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任会计师梁丹告诉记者,大票换小票通常需要质押大票,大票到期后资金会形成冻结,降低资金周转效率,企业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更多是存放在手中,同时在银行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去新开银行承兑汇票,也占用了一部分流动资金。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浙商银行推出了盘活流动资产的池化融资平台。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这个平台就像银行给企业建了一个“池子”,企业可以把报表上难盘活的资产,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理财产品等资产放进池子里,灵活转化成随时可以使用的银行融资产品,同时还可以把银行授信额度也放到池子里,使“池子”蓄水量更足。

截至2018年6月末,浙商银行的池化融资平台签约客户超1.9万户,池内资产余额超3400亿元,融资余额近2700亿元。

“超短贷”成降成本利器中小企业“活起来”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资产轻,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流动性就成为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一环。为此,浙商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超短贷”,解决备付金“备而不用”的低效问题,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

坐落于“中国光谷”的武汉佰钧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华中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企业人才密集、资产轻,难以满足传统银行抵押担保条件。浙商银行在对其授信1亿元额度的基础上,为企业匹配了池化融资平台项下的“超短贷”产品。

该公司总裁肖骏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亿元日常备付金为例,正常用款模式下,如果按照一年期资金投放占用,假设平均利率6.5%,年利息支出650万元,但备付金常常“备而不用”,造成浪费;“超短贷”模式下,由于支持按天计息、随用随还,故实际用款时间大大缩短,且“超短贷”利率定价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假设按实际使用180天、利率5.5%测算,只需支出利息约275万元,比普通贷款方式节约利息约375万元。

截至2018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超12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位居全国性银行第一名。

应收款链新思路上游下游“通起来”

浙商银行的三大平台,不只服务大中型企业,也关注“毛细血管”末端畅通与否。通过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压力,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链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多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借助浙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在依托区块链技术建设的应收款链平台上,市政集团的应付账款可以改造成“区块链应收款”,灵活支付给上游企业,帮助上游企业获得融资。

武汉市市政集团作为核心企业,目前已签发区块链应收款金额近8000万元,帮助上游企业第一时间收到工程款,大大缓解上游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针对武汉都市环保应收、应付账款量大的痛点,浙商银行的应收款链平台也延伸到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上游分包商利用都市环保授信额度将应收款链进行转让融资,从而盘活了其应收账款,解决上游分包商无授信、融资难的问题。

截至2018年6月末,应收款链平台推出短短半年多,该行帮助企业搭建平台558个,累计签发应收款超2600笔,签发金额260多亿元。(记者 陈俊)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企业 银行 商银 平台 应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