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张长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

2018年08月22日 14:47 | 作者:张长娟 | 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 

作者: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张长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在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民生情怀。

d120809ee27d6a568581262a80fd015c

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充分证明,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如果不注意节制自己的行为,过度向大自然进行索取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正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一旦被破坏,就会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充分表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表明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境界。

当前,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十分迫切,对环境安全越来越重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维护人民的生态权益成为新时代党和政府重大的政治任务。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当作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包括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向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问题的窗口期。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各地下决心解决产业结构、能源体系、空间布局等问题,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廉价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是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以后,就更加向往绿水青山。如果仅仅是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小汽车,但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上洁净的水,吃不到健康绿色的农产品,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会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人民群众期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希望家园更宁静、更祥和、更美丽。但是,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要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水、土壤污染等。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企业必须承担保卫蓝天的社会责任,积极进行科技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政府要通过政策、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严格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天。公众要提高自身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水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要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水灾害防治,抓好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和纳污坑塘,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要加强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实现我国江河湖海水质良好,重现岸边淘米、洗菜、洗衣,宁静祥和的美好记忆。

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要以预防为主,因为一旦土壤污染了,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修复起来时间长、投入大,有的甚至难以修复。要以信息化监测、多元化防治、公开化监督为手段,从源头上治理土壤污染问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对于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和个人,严厉追偿、问责,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存田园风光自然之美,民风淳朴之美,又要融入现代元素,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给在外工作的人留住美丽乡愁。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生态环境 民生 生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