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陕西省政协委员视察团赴榆林调研记

2018年08月24日 09:11 | 作者:李荣 | 来源:各界导报
分享到: 

科学推动土地荒漠化治理 ——省政协委员视察团赴榆林调研记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榆林11个县市区存在荒漠化情况,这关乎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土地荒漠化防治刻不容缓!”8月21日,省政协委员视察团就“我省防治土地荒漠化工作推进情况”在榆林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等地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委员们围绕做好防治土地沙漠化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1123233687_15336079745581n

资料图 榆林市榆阳区榆溪河公园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 

榆林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之一。据陕西省第五次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榆林市荒漠化土地总面积419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4.2%,除吴堡县之外的11个县市区均有分布。 

“榆林的生态建设历史既是一部治沙造林的艰苦奋斗史,又是一部兴林富民的脱贫致富史。”榆林市副市长马秀岚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存留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年入黄泥沙量高达5.3亿吨。 

为了让群众少受风沙之苦,60多年来,榆林市始终以“南治土、北治沙”为目标,经历了试验摸索、集体大规模治理、改革开放转型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四个阶段,治沙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历史性飞跃。 

截至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现在的33%,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472万亩,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荒漠化逆转。 

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 

今年6月14日,“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在榆林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指出:“榆林防沙治沙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治沙就是从榆林走出来的,目前仍然对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虽然榆林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马秀岚说,就目前情况来看,榆林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生态系统功能不强、林分质量不高、大面积防护林老化退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生态补偿机制缺失、林业科技人才匮乏、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马秀岚表示,下一步,榆林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治理,抓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十三五”期间410万亩营造林任务。到2020年,全市林业保存面积达到2400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6%以上,林木蓄积量增加到730万立方米,经济林基地规模达到450万亩。 

此外,榆林还将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乡村绿色美化,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积极推进林权流转,开展林权抵押,激活林业资源。严格落实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补助等林业惠农政策,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将林业资源变成资产,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探索更多可复制推广的成果 

“土地出现荒漠化,其实就是水流失的问题,管好水是预防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省政协委员、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常勇认为,防治土地沙漠化,应该优化沙区植被结构,选育一些节水树种,提升治沙的效率和质量;加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力度,在全社会普及节水概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建议,要引进适宜榆林生态区的种子源,建立榆林区域防治土地荒漠化种子资源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新型治沙运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治沙理念。 

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马鹏程认为,要牢固树立生态初心,严格落实各项现有防沙治沙制度,不断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 

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指出,要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广泛引领社会各界参与土地荒漠化防治;要坚持尊重自然规律,治沙并不是要消灭沙漠,而是要科学推动土地荒漠化治理;要坚持持续改革创新,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模式,提升土地荒漠化治理成效,实现防沙治沙与精准脱贫互利共赢。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榆林 荒漠化 土地 治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