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边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赴黑龙江省考察报道 初心且不忘春好雁自归

2018年09月17日 11:08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白露节气,秋景畅怀,白鹭结对,三江吞云。

9月上旬,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率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考察团来到黑龙江考察时,正值黑土地丰收的时节。

这次以“边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为主题的考察活动,选择前往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嘴”位置———中国最东部的边疆地区,实地调研了解黑龙江省特别是佳木斯市所属的抚远、同江等地落实党的兴边富民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了解边疆基层各族群众的期盼和诉求。

“边疆地区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值得肯定。成绩都写在了一项项建设成就之上、一份份工作报告之中,我们希望通过座谈交流,听大家唠唠家常、说说目前还有哪些困难?”在与地方党政部门座谈时,考察团打破以往先听后问、一边儿一段儿的座谈固有范式,鼓励基层干部讲实情、讲困难、谈希望。

考察团问题导向意识强烈。能够通过考察活动切实帮基层政府和群众排忧解难,是此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体现出了无党派人士界委员的务实与为民情怀。

“要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人口人才流失严重,且不说输血造血,止住失血过多是当务之急”。在与考察团交流时,佳木斯市干部的急切写在眉梢之上,仅在“十二五”期间,该市人口净减少11万多人,这对于原本就地广人稀的东北边境地区而言,失血不可谓不严重。

“发展事业也好,稳边富民也好,一切都需要人力特别是人才来支撑,人口外流导致的人才匮乏,值得重视研究。”考察团副团长胡四一常委表示。

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忻在与考察团交流时说,目前全省普遍存在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人才留不住、引不来,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持续外流,导致部分边境村甚至成为了“空心村”,成为影响边境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拦路虎”。

一边是景色宜人的秋景和丰收在望的沃野粮仓,一边则是无论城市乡村人流稀少的空旷,考察团在边疆地区5天时间里看到的情景,印证着当地干部的反映。

从2014年开始,包括抚远、同江在内的黑龙江流域沿岸12个县(市、区)政协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同江市政协主席此次专门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联席会议发出的建议,呼吁稳定边境地区的戍边人口,稳边固防、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生态保护和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人力保障。“根据统计,我们这里10个考出去的大学生,最终回来建设家乡的不到1个,缺乏人才使得各项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急人所急,考察团的委员们积极为当地集思广益。“当年农垦戍边的探索为东北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建议认真研究农垦经验,通过有组织性的政策设计,为守卫开发建设边疆聚集人才。”许京军常委说。

“如今很多发达地区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而东北的‘留人大战’却十分艰难,建议结合脱贫攻坚战,吸引一部分生态脆弱地区的易地搬迁群众来到边疆地区。”吴仁彪委员建议。

“要充分利用好这里生态优美、夏季气候凉爽的优势,打好每年7至9月份的旅游品牌,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蓝逢辉委员建议。

考察团认为,由于地处边疆、冬季寒冷、经济活力不足等因素,东北地区的人口人才流失现象一定程度上带有必然性,但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引导和自身努力,仍然可以打造出与海南三亚相仿的“另一端”旅游度假市场,吸引更多的“候鸟一族”回到松花江上的老家。

刘红宇委员形象地比喻——正如候鸟秋去春来的自然迁徙一样,只要能够把东北老家的“巢”筑牢筑美,眷乡爱家的游子一定会成为未来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而在抚远,这种候鸟精神被更多演绎为大马哈鱼精神——成熟后的大马哈鱼成群结队历经上万公里的跋涉,从北太平洋洄游到出生地黑龙江抚远段产卵。产卵后的亲鱼最终死于卵穴旁边,用身体为幼鱼成长提供营养。

抚远人把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大马哈鱼精神”视为城市精神,而此番考察团把这种精神凝练为四个字———“不忘初心”,给了当地干部耳目一新的启迪。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委员 考察团 无党派人士 黑龙江省 考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