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潘维:人民政协在凝聚共识、促进社会各界大团结中的优势和作用

2018年09月30日 21:1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政协就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回想70年前,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等积极响应。600多位代表历经千难万险赶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团结、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中国革命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这三大命题具有持久生命力,是中国政治制度取得成功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围绕这三大命题,新中国创立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体制机制,为人类文明贡献了中国的政治智慧。

潘维

潘维

一、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民政协的职能定位有所不同,但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仅是具体职能,更是实现争取人心的过程和途径。人民政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但人民政协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肩负一项共同的政治任务,即争取人心,构建和巩固各社会阶层政治共识。

二、 团结与民主并重。人民政协具有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这是人民政协充分发扬民主的重要保障。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无产阶级……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我们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避免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切实避免了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切实避免了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凸显出人民政协将“团结”与“民主”并重的深远意义。

三、 党的群众路线始终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一方面,党和政府与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族各界人士,就重大问题进行反复深入细致的协商,最终达成一致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积极主动地到自己所联系的社会阶层群体中,开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工作。

四、 团结—批评—团结。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用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人民政协在运用这个方法过程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协商作用,依然是新时代人民政协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发展总是和社会矛盾相伴随的。矛盾是发展的动力,但矛盾激化就会成为发展的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联盟采取民主的办法,既照顾了同盟者的利益,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我国的社会进步是以社会各阶层共同进步的方式完成的,一部分人的进步发展没有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人民内部矛盾没有激化为敌我矛盾,没有阻碍社会整体进步。

实践证明,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下,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社会阶层利益矛盾难以调和,缺乏政治领导的代理人政治协商很容易陷入困境。这是欧美发达国家近年街头抗争运动出现高潮的根本原因。

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国家政权活动的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紧密联系、有机互动,则政权巩固;两个层面相互分离对立,则政权弱化。在中国政治制度模式中,中国共产党是连接和领导两个层面的政治力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政治领导力的政治组织之一。在这个政治制度模式中,中国共产党奉行以下为上、以小为大的政治原则。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也是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发扬这些特点和优势,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人民政协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工作载入人类的文明史。

(发言人身份和主要职务:“全球政治制度模式比较研究”课题组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