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柴尚金:中国40年开放的特点与启示

2018年10月08日 15:32 | 作者:柴尚金 | 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 

作者:天津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柴尚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对外开放一直受到意识形态制约。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实现了“支持世界革命”到“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的转变,对外开放步子越来越大。

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以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出访日本、东南亚、美国为标志,中国打开了向西方国家全面开放的大门,主要特点是请进来,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这三次重要出访对改善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关系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完成以上三次出访后,我党开始调整同欧洲各国共产党和东南亚共产党的关系,同法国社会党、德国社民党等一大批社会党建立了党际交往关系。其间,邓小平提出了新型党际关系理论,强调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从而为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扫清思想障碍,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从1989年6月西方国家中断同中国所有政治和经济来往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西方的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我国稳住阵脚、处变不惊,对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对外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恢复和稳定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从容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行及讲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开辟了对外开放新境界。

第三阶段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特点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实现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转折。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加大对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配置能力、行业引领力、产业话语权与影响力大为增强。美国《华尔街日报》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这一历史性时刻。

第四阶段从2010年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现在对外开放爬坡过坎,特点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同发达国家竞争与合作交织。美国长期以来都以“世界老大”自居,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自2010年开始,中国遇到外部挑战和麻烦越来越多, “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纷纷出笼。

中国40年对外开放经验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一、 对外开放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是实现中国由富到强的必由之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对外开放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的选择,坚定不移地沿着开放的道路走下去,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 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一带一路”成为引导新型全球化的鲜明路标,对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 开放会带来多赢,封闭只会多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将书写合作共赢时代新篇章。要实现从过去自由竞争、零和博弈到平等参与、互得共赢的价值观念转变,在新起点上推动对外开放,探索“合作共赢”新路径,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中国 开放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