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长沙博物馆举办“海陆丝绸之路与瓷器运销”讲座

2018年10月09日 15:54 | 来源:​长沙博物馆
分享到: 

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哪些线路?唐三彩骆驼蕴含了哪些丝绸之路的历史密码?丝绸之路历经怎样的发展变化……2018年9月22日下午,长沙博物馆特邀南开大学刘毅教授做客“湘城讲坛”,分享了丝绸之路和瓷器运销的历史与发现。

南开大学刘毅教授来到长沙博物馆分享丝绸之路与瓷器运销

刘毅教授为南开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宋元明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开设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曾被评为南开大学校级优秀课程和示范精品课。

讲座中,刘毅教授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始点、路线和基本概念。“丝绸之路”一般是指欧亚大陆上的丝绸贸易之路,后来也包括了草原丝绸之路、中国西南的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也称为“陶瓷之路”)等。

长沙博物馆举办“海陆丝绸之路与瓷器运销”主题讲座

随后,刘毅教授向观众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瓷器运销。唐宋以来,海上运输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外销的主要途径。中国瓷器大规模外销是始于唐代,主要品种有越窑、邢窑、长沙窑、巩义窑等。宋元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大量兴起,外销瓷器主要通过海上运往世界。习惯上,把这条经中国南海、穿印度洋,沿途到达南洋群岛、东南亚、南亚、西亚,直到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交通线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陶瓷之路”。

接着,刘毅教授重点讲述了陆路丝绸之路的瓷器运销情况。虽说海上运输是中国古陶瓷外销的主要途径,研究成果斐然,但唐代至明清时期经陆路运销到中国北方、西域乃至中亚、西亚的瓷器同样数量可观。刘毅教授认为这条东起长安(也有人认为应该起自洛阳或更东),经河西走廊、穿过天山南北,横跨中亚和西亚内陆,直到地中海的陆上交通线的瓷器运销研究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听众正在认真聆听讲座

例如,西安南郊陕西师范大学唐墓出土的载物骆驼俑,构思巧妙,生动逼真,比例准确,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骆驼队长途贩运的场面。巴基斯坦的布拉明拉巴德遗址在19世纪发掘出土的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伊朗的达腊布(Darabgird)、比比•卡通(Bibi Khatun)等内陆地方,曾发现过的中国唐代白瓷、青瓷及绿釉粗陶器,均见证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瓷器外销的繁荣。

宋元时期是中国官民海外贸易的鼎盛期,瓷器主要通过海路运销到海外,通过陆路运销的瓷器在当时也不在少数。元代,由于首都地理位置的变化,瓷器向西的运销路线由从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到西域乃至今日境外,改为自大都西行,经山西、内蒙古再经甘青到今日新疆及境外。这条路上有许多中转站,一些地方行政中心也成为瓷器运销的集散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的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即是其中之一。

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官方或半官方海外贸易的终止,使得相对比例更高的瓷器通过陆路运往西域和今日中国境外。这条路悠远而漫长。运载瓷器有诸多不便,瓷器破碎的几率很大。面对观众的好奇,刘毅教授还介绍了“馆夫”和运输者们利用豆类植物种子发芽加固瓷器包装和“试摔”的办法。

现场听众向刘毅老师提问

最后,刘毅教授回答了现场听众关于“黑石号”沉船与长沙窑外销、粟特人、西域外贸点等的问题。共计200余名听众参与。现场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听众对讲座内容很满意,很有收获。

讲座后听众与刘毅教授进行交流


编辑:杨岚

关键词:瓷器 丝绸之路 刘毅 中国 长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