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120件刚果(金)雕像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

2018年10月11日 14:50 | 来源:生活艺术地图
分享到: 

在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隔着刚果河分别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两个国家,分别简称为刚果(金)和刚果(布),此次展出非洲的木雕主要来自于非洲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刚果(金)。

刚果  雕像  神灵

刚果生态环境复杂,包含了数百个族群和文化,绝大多数都会在祭祀神灵、祖先等的公共或私人仪式中使用雕像,这些雕像通常是与神灵、祖先、自然万物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

据说在制作雕像之前,匠人要花上几天时间和树木待在一起,建立联系(沟通),才砍下需要的木料来制作雕像。展览现场的雕像不仅有木材的,还有金属作为主料的(对以前的刚果人民来说,金属不易得,金属制作的雕像更是地位的象征)。

由于刚果所处区域生态系统复杂,因此同时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刚果雕像也因此被划分为乌刚果、乌图奥等十二个“风格区”(见上图)。这些具有不同区域风格的雕像在此次展览中系统展出,观众可从中感受到刚果地区多样的族群传统和仪式文化。

木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仪式雕像,多数描绘人类,其原型是部落、世系或族群的创始人,当地的文化、宗教、政治英雄或在当地有重要影响的祖先,以及以孕妇形象表现对生育能力的重视等。总而言之,刚果的仪式雕像多以权威人物为原型,在创作过程中便赋予雕像一种“神力”。此外,个别雕像也展示了动物以及人和动物的结合,另有一些制成带有等级和头衔意义的标志物,如酋长的凳子、权杖、头枕等。

“神力”一说指的是:雕像制作过程中融入了祖先的毛发/骨灰,成品让村庄巫师'“作法”,类似我们平常说的“开光”,让先祖进入到雕像中,庇护后代;或是雕像制作过程中混入动植物的部分,同样是需要巫师“作法”,举例说:混入羽毛是为了与天神沟通,混入豹毛是为了想像豹子一样矫健。另外,雕像身上的所有装饰并不是为了好看,蕴藏了制造者所期待的“神力”,装饰种类越多,“神力”越大。

殖民  文明  艺术

这批展品背后,又是一段悲伤的历史。刚果于1885年被划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邑”,封闭的区域逐渐被打开,他们信奉的“神灵”被发现。和所有被迫打开的地方一样,资源被夺取、文化也受到冲击,外部带来的先进技术诱惑(或是酷刑)部分土著放弃了自己的信仰,然后,这些住了他们神灵的雕像被藏家们带走了。

据说面部表情精致生动的雕像,是出自于较早被侵略者占领的村落,他们的面部就是参考了外来人的样子。而逃过早期入侵的村落,他们的“神灵”就简单很多。

也因为刚果的市场打开了,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认识了这种特别的神灵文化,启发了他们的创作。

“神灵的国度——刚果仪式雕像展”用了三个馆(与神共舞/和而不同/原始与现代)来呈现120件来自刚果(金)的雕像,展示非洲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生活方式,是理解非洲社会与历史以及现代艺术的一把钥匙。


编辑:杨岚

关键词:雕像 刚果 神灵 展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