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末代状元张謇为清末名臣袁昶书联

2018年10月12日 15:30 | 作者:王厚宇 | 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江苏南通人。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近代教育事业和文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以“状元实业家”名垂于世。

张謇不仅是一位状元实业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气息淳厚,堂宇宽博,遒劲雄壮,庙堂气象浓郁。历史上著名的《清帝退位昭书》就出自他的手笔。一般来说,科举出身者,其书法多有馆阁气,但张謇的书法却成功地摆脱了馆阁体的影响,这对科举出身的人来说是非常罕见的。张謇的书法,是从颜真卿入,后参欧阳询、褚遂良,上溯二王,并受到刘墉、何绍基等清代书法家的影响,兼习而化之,形成了立意沉粹、外柔内刚、字体馨远、举止安和的风格。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张謇的书法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行楷更引人注目。如清末著名书法家、他的座师翁同龢就曾给予:“字亦雅,非常手也”的评价。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所藏的其《楷书八言联》,就是一件出色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的书法艺术。

这件《楷书八言联》(见左图),每联纵178、横46厘米,纸本。其联曰:“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此联上有书者题款,首联右款曰:“桐庐袁文忠节公昶寿”。据考,此“桐庐袁文忠节公昶”,即清末大臣袁昶。袁昶(1848—1900),字重黎,号爽秋,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历官芜湖道台、太常寺卿,在庚子之乱中,因反对清廷利用义和团围攻外国使馆而被杀,后平反昭雪,宣统元年被谥为“忠节”,并在杭州西湖、安徽芜湖等地建祠祭祀。著有《渐西村人集》《袁忠节遗诗》。首联左款和尾联右款曰:“稼轩先生七十生日联语,今子温叟君属书,揭于先生之祠。老辈风范,不胜瞻致”。此“稼轩先生”,即清末学者吴昆田。据考,吴昆田(1809—1882),字云圃,号稼轩,江苏淮阴人。道光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河南刑部员外郎,因赈灾有功加三品封典,晚年主讲淮阴崇实书院和淮安奎文书院,著有《漱六山房集》。此“温叟君”,即清末诗人吴涑。据查,吴涑(1869—1920),字温叟,号季实,江苏淮阴人,吴昆田第四子。清末学者,光绪宣统年间的著名诗人,热心赈灾和地方教育,民国初年为议员,著有《抑抑堂文集》15卷。由此看来,此联是张謇应淮安人士吴温叟所嘱托,为纪念袁昶寿辰而书写的对联。

张謇和袁昶同为东南名士,又同为清末名臣,年纪相若,又有故友之情,同僚之谊。在庚子之乱中,袁昶以忠谏罹难惨刑。致丹心未泯,碧血长埋,朝野震动,天下痛惜。对此,张謇对袁昶的忠烈敬佩非常,特以正楷书联奉献,表现了对袁昶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故此联之书法遒劲挺拔,有雷霆万钧之势,表现了袁昶忠贞不渝和刚正不阿的品德。联文出自稼轩先生七十生日联,凝聚了前辈学人吴昆田的治学风范和行为准则,故书佳文亦佳,真是珠联璧合,恰到好处。尾联署款曰:“宣统二年四月下旬后学张謇并识”,下钤“张謇季直甫之印”白文长方印。此“宣统二年”即1910年,时张謇任江苏咨议局局长,正筹划治理淮河事宜。在此前后,张謇在淮安清江浦设立江淮水利测量局,并调派通州师范测绘科师生来淮勘测。在此基础上,张謇撰写了《导淮计划宣告书》《导淮规划之概要》,并在淮安清江浦成立了治理淮河的机构导淮局。正是在此期间,张謇应淮阴名士吴温叟之嘱书写了这副对联,故在淮阴留下了这副书作。因此,该副作品不但有重要历史价值,也是一副具有艺术价值的力作。它见证了张謇和淮安地方人士的交往,其气魄之大,书法之精,在张謇现存的书法作品中是罕见的。


编辑:杨岚

关键词:张謇 清末 袁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