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老港商黎衍桥:“改革开放让我坚定‘西进’步伐”

2018年10月23日 10:29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社重庆10月22日电 题:老港商黎衍桥:“改革开放让我坚定‘西进’步伐”

新华社记者 赵宇飞

“今年是我到重庆投资的第八个年头,我幸运地见证了改革开放大潮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涌动,这坚定了我‘西进’的步伐。”香港表厂商会首席名誉会长、重庆市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黎衍桥说。

黎衍桥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到内地投资的港商之一。他回忆说,内地广阔市场向全世界敞开,也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港商创造了巨大机遇。

1986年,黎衍桥在深圳开办钟表加工厂。得益于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对港商等外来投资者的优惠政策和巨大的市场空间,黎衍桥的钟表加工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主要依靠内地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优势,为世界各地的钟表品牌进行代工生产。”黎衍桥说,国外厂商提供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中国企业负责组装生产。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从沿海向内陆涌动,西部地区已不再是开放“末梢”,其蕴藏的巨大机遇也让黎衍桥迈出了“西进”的步伐。

“西部地区的潜力正不断释放。”黎衍桥说,东部地区已经历30多年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要素资源比较优势明显。

改革开放之初,黎衍桥就曾到重庆考察投资环境。“那时重庆像个大农村,全市只有扬子江宾馆和重庆宾馆有几台出租车,只有两座跨江大桥,除一些老厂矿外没什么企业,不少客商来考察后都直摇头。”他说。

让黎衍桥惊讶的是,30多年后的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下,已成长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成熟、物流商贸迅速崛起”的外向型大都市。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已成长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使其投资价值不断提升,已成为港商‘西进’的首选。”黎衍桥说。

2011年,黎衍桥将“西进”目的地锁定在重庆。同年,香港精密钟表厂有限公司、重庆市国资委、重庆市垫江县三方携手,成立了重庆市钟表有限公司,由黎衍桥出任董事长。

早在2002年,盛极一时的重庆钟表公司宣告破产,“山城”牌手表因此销声匿迹。重庆市钟表有限公司的目标是让中国自主品牌“山城”牌手表实现涅槃重生。黎衍桥希望能在振兴“山城”手表的同时,实现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中国称得上是世界钟表大国,但并不是钟表强国。”黎衍桥说,近几年来,中国钟表出口量世界第一,但中国内地出口均价仅4美元,香港出口均价20多美元,而瑞士出口均价则超过800美元。

黎衍桥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多是贴牌代工生产,机芯等核心技术都依赖瑞士、日本等国。“几十年来,我的梦想一直没变,就是让中国制造的钟表有一颗国产机芯,再也不能走受制于人的老路了。”

“西进”的选择,让黎衍桥大大节约了要素成本,得以将巨大资源投入国产机芯研发。2011年至今,黎衍桥先后投入研发经费3亿多元,派出8批次20余人到瑞士、德国的世界著名制表企业学习,企业也购置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

黎衍桥的努力没有白费。2015年9月9日,企业研发的首款高端机械手表机芯PT5000问世,机芯满条后可持续走时38个小时,走时精度为±12秒/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不断优化,公司送检的“山城”牌手表通过15天严苛检验测试,以24小时走时误差-3.8~+5.8秒的成绩获得德国国家天文台手表检测认证中心的检测认证。

谈及未来,黎衍桥说,“山城”手表将在机械手表和智能手表两个领域同时发力。在机械手表领域,利用PT5000和即将问世的“陀飞轮机芯”,进一步开拓内地和国际市场;在智能手表方面,则依托自身的研发能力,进入大健康、即时通讯和智能终端等领域。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的巨大潜力,相信会有更多港商扎根西部,拓展新空间。”黎衍桥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改革开放 钟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