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青年医生潘守东

打补丁”的生命“守护神”

2018年10月29日 10:4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从1公斤的小宝宝,到130公斤的“小胖墩”,这样大跨度、高难度的麻醉手术,潘守东所在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麻醉科每年要做1万余例。麻醉师人手紧缺,工作量大,潘守东常自嘲自己是“打补丁”,哪里最急最重,就要马上出现在哪儿。1978年出生的潘守东,已经在小儿麻醉领域工作了16年,他说:“在麻醉医生岗位上做满十年后,才感觉自己成熟起来。”

每天早晨7点左右,潘守东就会抵达麻醉科室,提前查看当天要跟哪些重大疑难手术。从9点第一台手术开始,到下午五六点最后一台手术结束,他要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为患儿健康“保驾护航”。之后,他还得处理科室管理工作,下班时往往已是夜幕低垂。

近年来,首儿所的年手术量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近6000例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1.2万例。根据首儿所的要求,每台手术至少要配备一名麻醉医生和一名麻醉护士。如果是大手术,则要由一线麻醉医生、麻醉护士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麻醉医生共同守护患儿安全。潘守东介绍,目前麻醉科共有20名医生,其中三人在其他科室轮转,由于手术量大、科室人手相对紧张,他经常大小手术都要顶上。他笑称自己的工作是“打补丁”,哪里最急最重,就要马上出现在哪儿。

首儿所绝大多数的手术患儿都是全身麻醉,但这绝非“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有人说麻醉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我觉得并不过分。”潘守东说,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专注于切除病灶,病人的生命照护便全权交由麻醉医生管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越来越复杂、危重,有的甚至要开胸、开颅,如果没有麻醉医生在旁全力配合,很难顺利完成。

在麻醉医生群体中,小儿麻醉医生又有哪些特殊性?潘守东坦言,儿科手术患者年龄、体型跨度大,对麻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最小的患者是妈妈怀孕早产、体重不足1公斤的极低体重儿,其身长接近于成年男子的一个手掌长度。比较大的病人是正值青春期、体重达120-130公斤的‘小胖墩’。越小的患者对我们的挑战越大,特别是早产儿各主要脏器发育不成熟,要求麻醉医生的药物把握、临床操作更精确。”他说,一旦全麻后,麻醉医生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等体征数值,同时还要抑制手术刺激导致的不良反射,让外科医生安心完成手术,有时候自己的血压、心率也不免随着患儿情况的变化而坐“过山车”。

“我毕业后就来到首儿所工作,过去的16年是首儿所高速发展的16年,也是麻醉科不断完善的16年。在这过程中,我们作为青年医生也快速成长起来。”潘守东感慨地说。近年来,儿科医生、麻醉医生短缺现象备受关注,小儿麻醉医生作为这两者的“交集”,其紧缺程度不言而喻。不少年轻医生“抱怨”做麻醉默默无闻,病人做完手术都不知道麻醉医生的姓名,却要承担巨大风险,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但潘守东却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的“纠结”。

“在麻醉医生岗位上做满十年后,才感觉自己成熟起来。”潘守东认为,成熟麻醉医生的标志是能够处理一些从前没遇到过的棘手问题,当凭借自己长年累月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做出正确判断,帮助患儿无痛、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所带来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文/本报记者 张小妹 供图/潘守东

编辑:赵彦

关键词:麻醉 医生 手术 儿研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