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发挥政协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8年10月31日 10:13 | 作者:张昌尔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迫切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新修订的政协章程与时俱进地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由“三句话”拓展为“五句话”,意味着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把握性质定位,创新发挥优势,展现更大作为。

发挥界别组织优势,全面精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意愿,夯实国家治理的民意基础

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谋幸福,其前提是要精准了解、掌握各界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在我国政治体制框架中,政协是唯一囊括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代表人士的政治组织,其界别优势、组织特点和超脱地位,决定了能够精准而不是泛泛地、全方位而不是某一领域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各界诉求,并通过制度化渠道反映,为国家治理提供深厚民意支撑。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政协要创新发挥界别优势,完善委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委员深入界别群众、摸清群众诉求。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把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特点和界别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及新媒体等形式,延伸界别触角,扩大覆盖半径,把更多界别群众的呼声意愿反映上来。

发挥协商平台优势,引导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形成国家治理的有序格局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通常表现为群众需求有余而政府供给不足。这些诉求有即期的、中期的,也有远期的;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需求;有的是现实合理的可以满足,有的是超越历史阶段的,一时难以满足。而政府创造的供给总是相对有限的,供求之间存在“缺口”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在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基础上,不断提高决策治理能力,既能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有效的供给,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合理的、即期的需求,也要合理引导群众预期,防止吊高胃口、不切实际。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政协要积极搭建联结需求和供给双方的协商平台,一方面引导群众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另一方面协助党和政府化解各类难题,在沟通黏合、良性互动中解疑释惑、达成共识,促进有限供给和无限需求的客观矛盾转化为有效供给和有序需求的动态平衡。涉及群众利益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在基层。因此,政协工作也应更多关注基层治理,尤其是县级政协,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更应该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积极发挥优势。

发挥政协制度优势,畅通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渠道,彰显国家治理的制度效能

人民政协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植根了一个核心取向,即团结和吸纳执政党系统和国家权力系统之外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扩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国家权力的社会基础。这一核心取向,既符合政党政治逻辑,也符合国家治理逻辑。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特征是公共治理的法治化、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人民民主的健全化,实现“管理”向“治理”和“善治”的转变,从而体现依法有序、公平正义、民主开放的现代政治文明价值特征。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政协要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开展多领域的协商实践,使群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机会和渠道。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在一致性中尊重多样性,在包容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在党中央的重视和推动下,全国政协及地方各级政协构建了多层次的协商体系,开展了常态化的协商实践,协商范围之广、密度之大、参与之众前所未有,有力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生动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全面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强化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和参与国家治理的根本政治保障。首先,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要共同落实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必须有健全的体制机制保障。新一届安徽省政协开局伊始,第一个创新举措就是把政协领导班子党建分工与业务分工一体考虑、一文下发,明确党组成员既要抓好分管部门党建责任,又负责党外副主席分管部门的党建工作,强化党组成员“一岗双责”,实现党建责任全覆盖;加强对机关党组和专委会分党组的领导,压实党建责任,以大力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最大优势”,促进多党合作事业,促进履职水平提高。其次,要全面加强政治引领。凝练提出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的“三心”理念,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提振精神区位,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广大委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固守住政治底线的圆心,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再次,要全面加强融合发展。与党政工作系统相比,政协中的党员委员是少数,迫切需要建立发挥党员委员作用的有效机制,探索在界别中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推进党的组织优势与专委会工作优势、界别结构优势深度融合。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治理 国家 政协 优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