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郭立场:改善农村校办学条件仍需多方努力

2018年11月09日 13:51 | 作者:郭立场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作者: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郭立场

“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近日,在第六届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贫困地区儿童占全国儿童的五分之一,很多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陈宝生强调,要继续把贫困儿童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保障贫困地区每个儿童都有学上,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在反贫困和儿童早期发展上共同努力。

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所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九大把“幼有所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发展学前教育当作构筑国家未来的财富。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了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等系列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62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全面改善22万所农村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让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同时,以“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为目标,重点关注家庭贫困的学生,采取系列教育扶贫措施,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落到实处,让寒门学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历来关乎人的发展和民生福祉。应该看到,由于起点低、进展慢,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学条件较差,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师资力量也跟不上,辍学率相对较高,仍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既是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守住民生底线的切实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各种教学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改变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教育现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坚持办好贫困地区每一所学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通过“全面改薄”为“穷校”摘“穷帽”,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主要方法,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一大举措。努力实现幼有所育,需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足仪器设备图书以及文体设备等,完善乡村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推广城乡学生共同上课的网络教学,让城乡享有同等的学习环境。同时,推进城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布局学校,完善共促保学机制,让学生不因上学路途远而失学。

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师资水平密不可分,过硬的师资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核心力量所在。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落实好乡村教师评优评职的有关政策,让乡村教师有奔头,安心在乡村学校任教,农村教育质量才会越来越好。当务之急,是化解贫困地区小规模学校师资不足问题,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一方面,要增加乡村教师基数,加快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和初中一专多能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师交流力度,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对口帮扶支持带动农村薄弱学校,鼓励优秀教师、校长到贫困地区任职任教。同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办好农村学校,既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要在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贵在久久为功。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应在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条件,将政府、市场和技术的力量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郭立场)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教育 农村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