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桂林:擦亮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2018年11月12日 10:33 | 作者:肖亮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58年3月5日,经中央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6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儿女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形成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1123583083_15399190589501n

自理图

即日起,人民政协报将开辟“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栏目,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中的经典名句。时隔30多年,东北人徐伟还能背诵出来。“真不愧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站在漓江边,徐伟兴奋得像个孩子。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桂林山水之魂,是美丽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对漓江十分关心,多次明确指出,“漓江不仅属于桂林人民,属于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也是属于世界的,我们都要很好地去呵护它。”“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桂林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以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深刻内涵。

■永葆漓江“青罗带”,焕发漓江“青春态”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漓江美丽依然,笑迎八方来客。漓江是桂林发展之源,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生命线”。保护漓江,是一代又一代桂林人接力传承的事业。保护漓江,污水治理是关键。

围绕保护漓江水质,桂林市近年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建立漓江游船环保准入标准,对漓江游船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不达标的全部退出,108艘游船全部实行星级管理,推动了乘船游漓江向绿色、高端方向发展;

拆除所有市区沿岸及洲岛鱼餐馆违规搭建,漓江城市干流及上游水库全面禁止网箱养鱼,沿岸养殖场全部迁移;

投资近10亿元实施漓江截污工程,投资55亿元完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

漓江城市段住家船历史悠久,部分渔民以船为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生活污水直排漓江。2016年,桂林市启动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整治工作,投入2632万元,112户住家船渔民被妥善安置,漓江水质和景观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65岁的黄岗一家在漓江中心的伏龙洲上住了6代人,在岛上经营鱼餐馆。今年1月25日,他带着一家老小搬离故园,住进了市区的安置房。10月28日,黄岗再次踏上伏龙洲,站在漓江边说:“离开这里,我们虽然对不起祖宗,但我们对得起桂林市人民。”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石明告诉记者,政府除了给岛民发放安置补助、就业培训补助之外,还帮他们联系工作,发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顾全整体也要做好局部。为整治长期以来漓江管理存在的条块分割、多头执法、排筏无证无序经营等问题,桂林改革漓江管理体制,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统筹推进漓江流域保护、建设、开发、利用。

如今,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桂林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日截污量超过2.5万吨。作为桂林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漓江,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国家考核水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被称为“天然水吧”。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首批获批的三座城市之一。

“保护漓江,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说。

■桂林是本书,山水是封面,文化是内涵

依托秀美山水,桂林的生态旅游路子越走越宽。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成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桂林,只讲生态不全面,还要看桂林的历史文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说,桂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守好生态“生命线”的同时,还要“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把历史文化中的“散珠碎玉”串起来,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相融的文章。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片历史街巷,曾盛极一时,因岁月的变迁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2013年8月,东西巷恢复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4月,正阳街东巷建成。如今,这里每天晚上都熙熙攘攘,接踵摩肩,来这里感受、触摸桂林文化,成为外来游客的打卡之地。

“说东话西听甩古,谈古论今扯板路。”这是东西巷讲古堂门口的一副对联,走进讲古堂,游客在休闲中可以欣赏彩调、桂剧等桂林地方艺术精品,与文化桂林来一场约会。

桂林市秀峰区区委书记蒋育亮告诉记者,下一步,桂林还计划将桂林籍著名作家白先勇小说《花桥荣记》中的情景还原。“让游客来桂林不是吃米粉,而是吃文化。”

“桂林是一本厚重的书,山水只是书的封面,打开书,文化才是内容。”蒋育亮说。

兴安灵渠始建于秦代,郭沫若曾以“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大加赞誉。8月14日,灵渠这个“宝贝”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文化挖掘和提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漓江之滨,古香古色的逍遥楼傲然耸立。登楼临风,近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碑刻,远眺“桂林老八景”,山水桂林更添几分文化底蕴。桂林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唱响整理抢救、研究包装、保护利用“三部曲”,将散落的文化瑰宝一一拾起,做足生态、文化、旅游相融的大文章:《印象·刘三姐》是全国首个、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每年观看演出的游客达到180万人次;9月3日,大型桂剧《破阵曲》亮相广西戏剧展……

山水为封面、文化为内涵的桂林这本大书,愈发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慕名前来。

今年1月至8月,接待游客6800多万人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桂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38.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3%;实现旅游消费28.07亿元,同比增长20.47%。

■“两个桂林”比翼飞

桂林市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科学规划漓江沿岸产业带布局,建设有利于漓江生态保护的三大园区,以产业转型升级有效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矛盾。

2014年7月,桂林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新区;2016年,市直44个具有行政审批功能和服务的部门全部进驻;2016年3月,规划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的桂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7月,经开区举办“桂林华为合作区招商大会”,整体招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集群,签订10个协议项目,投资总额31.64亿元,促成华谊智测、巴斯波、孚瑞达等一批项目签约入驻园区。目前,比亚迪、中兴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纷纷入驻经开区,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正在崛起!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立足生态、旅游、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1.22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045.18亿元,增长了182倍。

“桂林其实也是一座产业之城,正是产业和山水相得益彰,才让桂林更有魅力。”秦春成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桂林 漓江 文化

更多

更多